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的基本耕作措施不包括(什么叫种植制度?内容包括哪些?)

时间:2024-07-2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62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翻耕基本耕作作用于整个耕层,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三种方式。在中国,除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因热量条件不足实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区实行复种制。耕作制度的确立取决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倒置耕作的作用不包括

倒置耕作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改善土壤结构。
2、消灭杂草和害虫。
3、将作物残茬以及肥料、农药等混合在土壤内以增加其效用。
4、将地表弄平或作成某种形状。
5、将过于疏松的土壤压实到疏密适度,以保持土壤水分并有利于根系发育。
6、改良土壤。除田间的石块、灌木根或其他杂物。

基本耕作包括哪几种方式?

翻耕

基本耕作作用于整个耕层,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三种方式。

(1)翻耕 又称翻地、犁地或耕地,是用有壁犁将土壤翻转的作业。翻耕有深翻和浅翻两种,浅翻深度15~20厘米,深翻深度20~25厘米。翻耕对土壤具有切、翻、松、碎、混等多种作用,并能一次完成疏松耕层、翻埋残茬、拌混肥料、控制病虫草害等多项任务。翻耕亦存在不少缺点。一是全层耕翻,动土量大,消耗动能多;二是耕层一般偏松,下部常有暗坷垃架空,有机质消耗强烈,对植物补给水分的能力较差;三是耕翻过程中损失较多水分,在干旱地区往往影响及时播种和幼苗生长;四是耕翻后一般要辅以耙、耱、压等作业(通常不止一次),增加作业数和成本;五是可以形成新的犁底层;六是在风蚀严重地区会加剧土壤侵蚀。

(2)深松耕 用无壁犁或松土铲对土壤进行较深部位松土的作业。与翻耕相比,深松耕的优点有六:一是松土深度一般都比翻耕为深,达30~40厘米,可打破常规翻耕形成的犁底层;二是只松土、不翻土,可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三是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少坷垃,亦不发生暗坷垃架空现象;四是在松土过程中丢失水分较少;五是可间隔深松,创造出虚实并存的局面,虚处可蓄水,实处能提墒,虚实结合,还可减少风蚀;六是深松后大土块较少,可减少耙、压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深松耕的缺点是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的能力差。

(3)旋耕 用旋转犁对土壤进行的切削、松碎作业。优点是破碎土壤,消灭残茬和杂草,拌混肥料的能力极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松碎、拌混和平整等多项功效。旋耕的缺点是耗能大,生产效率较低;耕作深度较浅,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

耕作制度的内容

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休闲、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水利灌溉、土壤施肥与翻耕、病虫与杂草防治等。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并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展变化。在农业发展史上,其演变过程大致由撩荒农作制、休闲农作制、连作农作制、轮作农作制向复种农作制发展。在中国,除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因热量条件不足实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区实行复种制。复种北界已越过长城一线,双季稻种植已北移到北纬34°,在云贵高原已上升到海拔2420米处;三熟制界线由北纬25°北移到北纬32°。中国耕地资源不多,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坏境,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亦是种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什么叫种植制度?内容包括哪些?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的结构、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体。作物的结构、熟制和配置泛称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作物种植的种类、比例、一个地区或田间内的安排、一年中种植的次数和先后顺序。种植方式包括轮作、连作、间作、套作、混作和单作等。

种植制度
物种植次数即复种与休闲,作物种植方式即间作、套种和单作、连作、轮作等。与作物相配套的技术措施是作物种植制度的基础与保证,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制度、灌溉水管理制度、土壤耕作制度、病虫害杂草防除制度以及农业服务制度等。耕作制度的确立取决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耕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演变。由粗放到集约,由撂荒制到休闲制,到轮作制,生产率逐步提高。直辖市;北方冬小麦、玉米等两熟制,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地区;东北、西北、内蒙古多为玉米、小麦、水稻等一年一熟制;休闲耕作指,主要分布于降水300毫米-5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种植3-5年后休闲1-2年以达到培肥地力保蓄水分的目的。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