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中耕作物有哪些(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主要有哪些)

时间:2025-01-2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8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中耕作物有哪些(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主要有哪些)

中耕除草的作用是什么蚂蚁庄园?

中耕除草的作用之一是提高土壤的通气性能。对于小麦、油菜、棉花等旱地作物,中耕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作物的呼吸作用,加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农作物生长更加繁茂。
此外,中耕还有助于调节土壤的水分含量。在干旱条件下,通过中耕可以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水分向地表的运送和蒸发,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中耕除草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通常需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使得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从而有效分解和释放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此外,中耕有助于抑制农作物的徒长。当农作物营养生长过旺时,通过深中耕可以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吸收养分,从而抑制徒长现象。
在稻田中,适当的中耕可以将表层追施的肥料搅拌到底层,实现土肥融合,促进新根的生长,提高吸收能力,增加分蘖。同时,中耕还能排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防止氮素过量积累,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中耕是什么意思 中耕的作用

1、定义: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
2、目的:主要是松动表层土壤,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在北美苗圃业,田间栽培大苗多采用中耕锄草,既起到松土结合除草作用,又避免使用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
3、作用:是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可采用手锄、中耕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古代人主要的农业作物是什么?

主要粮食作物
新石器时代:黍、稷、麻、豆、稻、麦。但以瓜果为主粮。
商周:黍、稷、麻、豆、麦、稻、高粱。黍、稷为主粮。
春秋战国:粟、豆、稻、黍、稷、麻、高粱。豆、稻、黍为主粮。
秦汉:粟、麦、菽(豆)、稻、黍、稷、麻、高粱。粟、稻、麦、豆、黍、五谷为主粮。
两晋南北朝:粟、麦、稻、豆、黍、稷、麻、高粱。粟、稻、麦为主粮。
隋唐:粟、稻、麦、豆、麻、高粱、黍。粟、稻、麦为主粮。
宋元:稻、麦、黍、豆、高粱。稻麦为主粮。
明清:稻、麦、粟、黍、玉米、高粱、红薯、马铃薯。稻、麦、粟、玉米、红薯为主粮。
摘自《中国食品科技史稿》
望采纳

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主要有哪些

1、菠菜
菠菜是长日照作物,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植株易抽苔开花,对日照强度要求不严,可与高杆作物间套作。菠菜叶面积大,组织柔嫩,对水分要求较高。水分充足,生长旺盛时肉厚,产量高,品质好。在高温长日照及干旱的条件下,营养生长受抑制,加速生殖生长,容易未熟抽苔。
2、高雪轮
高雪轮春夏秋三季需要充足阳光,在气温较高的时候,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叶片会明显变小,枝条节间缩短,脚叶黄化、脱落,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
3、萝卜
萝卜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日照充足,植株健壮,光合作用强,物质积累多,肉质根的膨大快,产量高。萝卜的光周期效应属长日照性植物,完成春化的植株在长日照(12小时以上)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花芽分化及花枝抽生都较快。



4、水稻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
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5、玉米
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在长日照下则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能开花。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春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chinensis)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菠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雪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萝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日照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