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的作用是什么(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土壤进行改良,以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以下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作用:
1. 改善土壤结构:耕作可以调整土壤的颗粒组成,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其通气性和透水性。这有助于根系的呼吸和水分渗透,减少水分积聚,防止土壤过湿。
2. 促进土壤肥力:通过耕作,可以将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混合到土壤中,增强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这有助于作物吸收必要的营养元素,提高产量。
3. 加速有机质分解:耕作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过程,释放出养分,同时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更新。
4. 控制杂草和病虫害:耕作可以破坏杂草的生长点,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地,有助于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
5. 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耕作可以影响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状况,为作物生长提供更为稳定的环境。
6. 改善土壤外观和质地:耕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的外观和质地,使其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综上所述,土壤耕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提高了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土壤耕作?
耕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给植物创造一个疏松且水、肥、气、热较为协调的土壤环境。耕作的基本作用有三个:改善土壤结构,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等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控制杂草。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保土耕作法。主要有五种:①等高耕作法。在缓坡地上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可减少径流和水蚀,有保土保肥作用。②沟垄耕作法。通过翻耕,在坡地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垄上栽种作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一般也按等高线耕作,适于坡度较大的坡地采用。③残茬覆盖耕作法。地表留下足够数量的残茬或藁秆,用以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地面板结,茬地上直接播种。④带状耕作法。播种行耕翻种植作物,行间留茬覆盖。土壤局部耕作,而全田终年覆盖。⑤少、免耕法。前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后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一般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广义的免耕也包括少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但残茬覆盖,土温较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在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后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除草剂和杀虫剂耗费较多,其防治效果有时也不显著。长期免耕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和加重病、虫、草害等问题。低洼易涝、土质黏重坚实和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地不宜采用免耕。中耕松土的作用是什么呢?
中耕除了能除草外,还有其它多种作用。 1、增加土壤通气性。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旱作物中耕,可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中氧气含 量,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使土壤含氧量不断减 少。中耕松土后,大气中的氧不断进入土层,二氧化碳不断从土层中排出,因而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旺盛, 吸收能力加强,从而生长繁茂。 2、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都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后,才能被农 作物吸收利用。因旱土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好气性的,当土壤板结不通气,土壤中氧气不足时,微生物 活动弱,土壤养分不能充分分解和释放。中耕松土后,土壤微生物因氧气充足而活动旺盛,大量分解和释 放土壤潜在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3、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时中耕,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向土表运送,减少蒸发散 失,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4、提高土壤温度。中耕松土,能使土壤疏松,受光面积增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增强,散热能力减弱,并 能使热量很快向土壤深层传导,提高土壤温度。尤其对粘重紧实的土壤进行中耕,效果更为明显,可使种 子发芽,幼苗快长。 5、抑制徒长。农作物营养生长过旺时,深中耕,可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吸收养分,抑制徒长。 6、土肥相融。中耕可使追施在表层的肥料,搅拌到底层,达到土肥相融的目的。尤其水田中耕还可排除 土壤中有害物质和防止脱氮现象,促进新根大量发生,提高吸收能力,增加分蘖。 施用化学除草剂后,不同的作物中耕时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