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抗旱的措施有哪些(干旱国家发展农业中可采取什么措施)
农业抗旱的措施有哪些
农业抗旱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调整种植结构
在易旱地区,选择种植耐旱作物,如玉米、高粱等,减少水分需求高的作物种植比例。同时,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时间,避免在干旱季节播种或灌溉困难时期种植作物。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确保作物在干旱时期得到足够的水分。同时,修建排水系统,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土壤盐碱化。针对水源短缺地区,可以实施雨水集蓄工程,利用雨水资源缓解旱情。
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同时,推广节水意识,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四、加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抗旱服务体系,包括抗旱预警、抗旱救灾等方面。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掌握干旱信息,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如灌溉设备、保水剂、抗旱种子等,以便在干旱发生时迅速应对。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以上所提到的措施,包括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加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等,都是目前农业抗旱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针对旱灾采取的有效措施
1. 兴修水利,修建水库在农业生产中,重视兴修水利和修建水库至关重要。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防洪,还能增强抗旱能力。通过水库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灌溉农业,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科学的灌溉技术是抵御旱灾的根本策略。
2. 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一项主动的抗旱减灾措施。云是由水蒸气形成的,而降雨必须有云层。对于那些未能降雨的云层,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播撒催化剂(如干冰、碘化银、盐粉、尿素等),促进云滴凝结成水滴,从而诱发降雨。
3. 拦截和储存雨水
在多雾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可以收集雾水,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来拦截和储存雨水。这些做法有助于在干旱时期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例如,修建山间小水库、集水井、雨水收集池等。
4. 推广耐旱品种和抗旱播种法
面对干旱缺水的情况,应适时改种耐旱作物,并减少对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推广耐旱品种和抗旱播种技术,可以有效应对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免耕法
免耕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避免过度耕作,直接播种。这种方法既能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水分流失,从而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对抗旱灾有积极作用。
干旱国家发展农业中可采取什么措施
以色列2/3的国土是戈壁和荒漠,以色列农业成就,关键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特别是在沙漠干旱地区发明的令人惊叹的滴灌技术。沿海城市对海水资源的进行淡化处理,其他一些地区通过处理地下水,咸水来保证日常用水的正常供给
如何应对农业干旱
1、防灾减灾须未雨绸缪应对农业干旱的前提是做好旱情信息监测和预报。专家表示,利用天气预报和水量监控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对是否出现“旱灾”作出科学预测,让防灾减灾有备无患。同时,不少拥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农村在旱灾侵袭时也难逃厄运,原因就在于水利工程的缺失。因此,兴修新的蓄水工程,提高地表水蓄积能力也至关重要。另外,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云水资源,通过“人工降雨”,能够及时缓解干旱,解燃眉之急。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应“滴水不漏”
我们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潜在的水资源。干旱来临,它们也是抗旱救灾过程中有力的“后备军”。那么,如何向这些新水源“求援”,开发、收集并利用好它们?
专家表示,通过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污水的再生回用;通过在缺水山区建设集雨工程,建设水窖、蓄水池,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引水、提水及调水工程等措施,可以加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高蓄水能力,增加关键时候的可供水量;我们还可以对城市、平原区及山区的雨洪水进行开发利用,以应对旱灾。
3、节水抗旱,用科学管理抵御天灾
“抗旱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相应的节水种植栽培技术体系。”对于农业生产,专家提出,应积极推广实施沟灌、沟中覆膜灌、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干旱缺水季节,推广地面灌溉的节水技术,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比如在小麦灌溉上,就可以根据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不同生理、生态需水要求,制定出不同的丰产省水的科学灌溉制度。通过计划用水,限额供水和按量计征水费等管理措施,既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又能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