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了解农耕用具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农耕工具有何重大突破)

时间:2024-07-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包括其中的故事农业生产工具自春秋战国以来称之为“田器”、“农器”和“农具”。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甘肃磨咀子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牛犁模型说明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型。、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盘等十一个部件组成。中国犁又被称作框形犁,是因为犁体由床、柱、柄、辕等部分构成,呈框形的原故。甘肃嘉峪关市发现的魏晋墓室壁画中有耙和耱的形象。

我国古代有哪些农耕用具

(耒耜)传说最古老的工具,大约在炎帝时期。(翻土农具)
  (钁) 最早出现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似镐的刨土工具)
  (铜铲)商代(青铜器。铲土除草用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脚踏耕具)
  (犁耕)汉代。(翻土农具)
  (都匀犁)春秋战国。(翻土农具)
  (镪犁)又写作“枪犁”或“戗犁”,时间不详,产自山西。(翻土农具)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翻土农具)
  (耦犁)西汉。(二牛三人一组耕地)
  (鐴土 铁铧)秦汉时期。(铁铧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犁鑱) 周朝。(翻土农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翻土农具)
  (銍)战国。(翻土农具)
  (镰)周朝。(除草工具)
  (疀)没有出土文物,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
  (劐子)战国。(翻土农具)
  (耨)秦代。(锄草的农具)
  (锄)西周时代。(翻土农具)
  (耰)先秦。(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耰钼)先秦。(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 锄把)
  (镫锄)元代有记载,具体出现时间不详。(翻土农具)
  (桔槔)春秋时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汉代。(灌溉)
  (椟栌)秦,汉代较为普遍。(翻土农具)
  (翻车)东汉。(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水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水转筒车)隋朝兴盛于唐。(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元代。(翻土农具)
  (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
  (孔明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改进。(排水灌溉的机械)
  (锸)汉朝。(掘土的工具)
  (铁锹)战国出现铁,锨于西汉。(耕地,铲土的农具)
  (三脚耧)战国时期就已有一脚耧车,西汉出现三脚耧。(播种机的一种)
  (六爪犁)汉朝文献有记载,隋朝把“六爪犁” 注释成 “楎”。()
  (耙)北魏。(翻地农具)
  (连枷)战国、秦汉时代。(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
  (簸飏)最早大约于战国,最晚大约于汉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石磨)汉代以后才称为磨,汉前称“硙”。(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
  (踏碓)发明于西汉。(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风车)汉代。(机械灌溉)
  (颺扇)大约源于西汉。(扬谷器,扬除糠秕的一种风力机械)
  (耩)北魏有记载。(用耧播种或施肥)
  (窍瓠)北魏。(播种农具)
  (耘杷)元代《农器图谱》记载。(翻地农具)
  (耘荡)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农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松土用)
  (秧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长镵)唐已出现。(踏田农具)
  (踏犁)唐代。(翻土农具)
  (犁刀)“犁头”战国已经出现。(翻土农具)
  (蹚头)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头是北宋时期。(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也叫“青铜耨”,春秋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麦钐)元代。(割麦刀)
  (麦绰)元代。(收麦工具)
  (麦笼)元代。(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灌溉)
  (水碾)魏晋南北朝。(靠水力推动的碾子)
  (船磨)元朝。(捣米器具) (碓机) 西汉末年。(捣米器具)
  (跖铧)元朝有记载。(翻土农具)

旧农耕用具有哪些?包括其中的故事

农业生产工具自春秋战国以来称之为“田器”、“农器”和“农具”。制造农具的原料,最早是石、骨、蚌、角等。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种类有锛、裴、斧、?、槟、铲、耨、镰、犁形器等。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中国铁的冶铸技术发明至迟始于春秋。春秋战国之际,冶铁技术先后出现了生铁冶铸、炼钢和生铁柔化三项技术,使铁器成为更富有广阔前途的锐利工具,加快了铁农具代替木、石、青铜制农具的历史进程。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转折点,它能清除大片森林,使之变为耕地、牧场,也使大面积的田野耕作成为可能;甚至使农业生产关系、土地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等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中国古代的农具按功用可分为下列几类:

  1、高效的取水设备和机具

  引水灌溉,最重要的是设法把低处的水引向高处。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有过不少灵巧的发明。人们熟悉的水车,也叫“翻车”、“龙骨车”、“水蜈蚣”。它出现于东汉、三国之际,最初只用来浇灌园地,后来被水田区的农民广泛采用,将近二千年来,在生产上一直起着较大的作用。筒车,今天在许多地方还可见到,大约有千年以上历史。这是把一个大的转轮,周围系上许多竹筒或木筒,安置在水边,转轮一部分没在水中,水流激动转轮,轮上的筒就川流不息地依次汲水注到岸上的田地里。元代王桢《农书》里记载的水转翻车、牛转翻车、驴转翻车、高转筒车,构造比较复杂,效率比较高,都是从翻车和筒车变化出来的。高转筒车可以把水引到十丈以上高的地方。为了把水引向远处,则有连筒和架槽的发明。连筒是把粗大的竹竿去掉里面的节,一根根连接起来,下面随地势高下,用木石架起,可以跨越涧谷,把水引到很远的地方。架槽的设计基本上同连筒一样,只是用以引水的是木槽而已。这类器具,正如王桢所说:“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四,地上有可兴之雨。”反映出中国古代这方面的创造发明之巧妙,高效而又实用。

  2、耕翻平整土地的农具

  耒耜是犁普遍使用前的主要耕具。它类似现代还使用的铁铲、铁锹,也有叫裴的。使用耕畜牵引的耕犁,中国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区普及使用。甘肃磨咀子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牛犁模型说明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型。汉武帝时赵过推广“二牛三人耕”的耦犁,有犁辕、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衡、犁箭等部件。犁壁(又叫犁镜或犁碗)在汉代已广泛使用。汉代的犁是直辕长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经过不断改进,到唐代创制了新的曲辕犁,又叫作“江东犁”。当时陆龟蒙《耒耜经》中详细记述了它的部件、尺寸和作用。这种犁由铁制的犁樗、犁壁和木制的犁底、压樗、策?、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

  犁盘等十一个部件组成。整个耕犁相当完备、先进,是中国耕犁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典型。中国犁又被称作框形犁,是因为犁体由床、柱、柄、辕等部分构成,呈框形的原故。比起地中海勾辕犁、日耳曼方形犁、俄罗斯对犁、印度犁、马来犁等,它的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调整耕深、耕幅,且轻巧柔便,利于回转周旋,适于在小面积地块上耕作。另外,使用曲面犁壁,不仅可以更好地碎土,还可起垡作垄,进行条播,利于田间操作和管理。宋代发明了踏犁和犁刀,明代又发明了几种人力犁,但都应用范围不广。除犁以外的翻土工具还有?和铁搭等。农田耕翻后,须经过碎土和平整。平整的农具最早有麻(椎),以后有挞、劳(耱)、耙、碌碡等。甘肃嘉峪关市发现的魏晋墓室壁画中有耙和耱的形象。广东连县西晋墓中出土的陶水田犁耙模型,犁和耙都用牛牵引。水田操作使用的耖,魏晋时南方也已较普遍地使用了。

  3、播种农具

  最重要的创造发明是耧车,为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大力推广的新农具之一。据东汉崔?《政论》说:“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三犁”即三个耧脚。山西平陆枣园西汉晚期墓室壁画上有一人在挽耧下种,其耧车正是三脚耧。用耧车播种,一牛牵引耧,一人扶耧,种子盛在耧斗中,耧斗与空心的耧脚相通,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它能同时完成开沟、下种、复土三道工序。一次播种三行,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4、中耕除草农具

  一类是钱、铲和铫,构造大同小异,实质是同一种农具。古代文献往往用来相互注释,《说文解字》十四:“钱,铫也,古农器。”这类农具需运用手腕力量贴地平铲以除草松土,也可用来翻土。另一类是耨、槟和锄,就构造说也大同小异,都是向后用力以间苗、除草和松土的农具,比钱、铲、铫要进步些,至今仍被大量使用着。春秋战国时已有了铁锄;汉代以后的铁锄和近代使用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耘是水田用的除草、松土农具。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钱槟门》中有耘图。宋、元之际的《种莳直说》中第一次记载了耧锄。这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中耕除草和培土农具。

  5、收获农具

  新石器时代已有石制或蚌壳制的割取谷物穗子及藁秆的?与镰。金属出现后,则有青铜和铁制的?和镰。几千年来,?和镰的形制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宋以前,还出现了拨镰、艾、翳镰、推镰、钩镰等收获农具。王桢《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由麦钐、麦绰等组成的芟麦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收获小麦的农具。谷物收割脱粒后,利用比重和风力把秕壳与籽粒分开的办法很早就使用了。从《诗经》中可以找到证明:“维南有箕(箕斗,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不可以簸扬。”1973年河南济源县泗涧沟汉墓出土的陶风车模型,说明至迟西汉晚期已经发明了清理籽粒,分出糠秕的有效工具。风车把叶片转动生风和籽粒重则沉、糠秕轻则矧的经验巧妙地结合在同一机械中,确是一种新颖的创造。

三国两晋南北朝农耕工具有何重大突破

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

商周时期耕作的农具是什么

在夏商西周时期,虽已发明青铜工具,但农业上广大奴隶使用的还是木、石、骨、 蚌农具。这是因为青铜比较昂贵,首先要用到武器、手工业工具和奴隶主贵族享受使用 的礼器方面。其次,当时农业上的主要劳动力是靠战争掠夺来的大量奴隶,奴隶主强迫 这些奴隶用简陋的农具进行无偿的劳动,就可以创造大量财富供他们挥霍,根本不愿去 考虑使用昂贵的青铜农具。
但是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到战国中期,铁器的使用更是空前规模地在各地推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包括七国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的铁器出土,而且种类、数量大大增加。在河南辉县的战国魏墓中,曾发现58件铁农具,有犁铧、锄、锸、镰、斧等,其中有两个“V”形的犁铧,构造虽然还很原始,但已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