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农耕农具(农耕农具博物馆(农耕博物馆介绍))

时间:2024-07-3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随着现代机械化收割时代的到来,石滚逐渐退出了农耕生产时代。农家乐是农耕文明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耒阳市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一家全面展示农耕文化历史及实物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为全框架式三层式楼房,总高度13.7米,共2188平米。这些农具是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农耕农具博物馆(农耕博物馆介绍)

在农耕博物馆中,你可以了解到许多传统的农具,如耧、犁、耢、耙、石滚、石钝子、铁锨、叉、锄头、镢头、花柴钳等。这些农具见证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演变。其中,犁是农民翻整土地的重要工具,由犁把和犁铧组成。在犁地时,由牲口牵引,农民手持犁把掌握深浅。犁是我国农村常见的工具之一。
石滚是过去农民耕田种地时常用的农具。它是由整块石头雕琢而成的圆柱体,主要用于麦子或谷子收获后,打碾小麦和谷子等庄稼。随着现代机械化收割时代的到来,石滚逐渐退出了农耕生产时代。然而,在一些农家乐、乡村旅游和农村博物馆建设中,石滚等传统农具重新焕发生机,被用来营造农耕文化氛围。
农家乐是农耕文明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现在,农村地区的农家乐生意非常火爆,城里人来到农村品尝农家风味美食,欣赏农耕生产文明。农家乐的老板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会在农家乐的专门区域营造简单自然的农耕生产文化,如石滚、石磨等反映那个时代的农具,有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农村建造农耕生产博物馆也是石滚等农具的一个用途。现在,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村都在打造地方特色,修建农耕博物馆。农民得知后,会收购、寻找这些老物件,作为馆藏品供大家观赏。
耒阳市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一家全面展示农耕文化历史及实物的主题博物馆。馆内有数百件珍贵农具文物,再现了从神农创耒到现代农业的历史文化脉络。博物馆为全框架式三层式楼房,总高度13.7米,共2188平米。展厅陈列着耒阳市出土和收藏的历代文物,如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锛、刀、铲等,春秋战国的铁制农业生产农具铲、锸、刀、削等,还有商代牛尊及以牛首为饰的青铜器及两汉时期的编钟等。
传统农具博物馆观后感可以这样写: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一个最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题材的陈列。我国农具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在材质、功能和动力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农具是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农耕工具、农作物、农业生产方式等内容,感受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魅力。
宁德耕读博物馆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馆长张书岩先生为了告诉后人我们的先人智慧有多么无穷,保存那些快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碎片,散尽家财建立了这座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万多件展品,每一件都浸透着张书岩先生的心血。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古代有哪些农耕用具

(耒耜)传说最古老的工具,大约在炎帝时期。(翻土农具)
  (钁) 最早出现商代,春秋战国时较多。(似镐的刨土工具)
  (铜铲)商代(青铜器。铲土除草用的农具)
  (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脚踏耕具)
  (犁耕)汉代。(翻土农具)
  (都匀犁)春秋战国。(翻土农具)
  (镪犁)又写作“枪犁”或“戗犁”,时间不详,产自山西。(翻土农具)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翻土农具)
  (耦犁)西汉。(二牛三人一组耕地)
  (鐴土 铁铧)秦汉时期。(铁铧为耕犁破土的锋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
  (犁錧) 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犁鑱) 周朝。(翻土农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现于西汉。(翻土农具)
  (銍)战国。(翻土农具)
  (镰)周朝。(除草工具)
  (疀)没有出土文物,大约时间在春秋战国。()
  (劐子)战国。(翻土农具)
  (耨)秦代。(锄草的农具)
  (锄)西周时代。(翻土农具)
  (耰)先秦。(弄碎土块,平整田地用)
  (耰钼)先秦。(用来平田松土的农具, 锄把)
  (镫锄)元代有记载,具体出现时间不详。(翻土农具)
  (桔槔)春秋时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汉代。(灌溉)
  (椟栌)秦,汉代较为普遍。(翻土农具)
  (翻车)东汉。(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水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水转筒车)隋朝兴盛于唐。(农业灌溉工具)
  (浙碓)大约元代。(翻土农具)
  (代耕架)源于唐代,改进于明。(人力牵引的耕地机械)
  (孔明车)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三国。(农业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始于东汉,三国改进。(排水灌溉的机械)
  (锸)汉朝。(掘土的工具)
  (铁锹)战国出现铁,锨于西汉。(耕地,铲土的农具)
  (三脚耧)战国时期就已有一脚耧车,西汉出现三脚耧。(播种机的一种)
  (六爪犁)汉朝文献有记载,隋朝把“六爪犁” 注释成 “楎”。()
  (耙)北魏。(翻地农具)
  (连枷)战国、秦汉时代。(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
  (簸飏)最早大约于战国,最晚大约于汉朝。(簸萁)
  (杵臼)西周。(臼 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石磨)汉代以后才称为磨,汉前称“硙”。(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
  (踏碓)发明于西汉。(去秕、脱壳的粮食加工用具)
  (风车)汉代。(机械灌溉)
  (颺扇)大约源于西汉。(扬谷器,扬除糠秕的一种风力机械)
  (耩)北魏有记载。(用耧播种或施肥)
  (窍瓠)北魏。(播种农具)
  (耘杷)元代《农器图谱》记载。(翻地农具)
  (耘荡)元代。(水田中除草松泥的农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松土用)
  (秧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长镵)唐已出现。(踏田农具)
  (踏犁)唐代。(翻土农具)
  (犁刀)“犁头”战国已经出现。(翻土农具)
  (蹚头)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头是北宋时期。(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
  (推镰)也叫“青铜耨”,春秋战国时期。(翻土农具)
  (麦钐)元代。(割麦刀)
  (麦绰)元代。(收麦工具)
  (麦笼)元代。(收麦工具)
  (水碓)魏末晋初时期。(灌溉)
  (水碾)魏晋南北朝。(靠水力推动的碾子)
  (船磨)元朝。(捣米器具) (碓机) 西汉末年。(捣米器具)
  (跖铧)元朝有记载。(翻土农具)

现在农田里有哪些耕作工具

落后的地方还用到 牛, 梨, 耙,镰刀,铁锹,镐,锄头及抽水机,先进的有拖拉农用机,洒水机(播种,喷药等,也就是小型飞机),插秧机,收割机。

农民常用的劳动工具有什么

一、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二、播种工具  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三、中耕除草工具  中耕工具用于除草、间苗、培土作业,分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两类。铁锄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  四、灌溉工具  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制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  五、收获工具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碡碌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六、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七、运输工具  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