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耕地的几个环节(铧式犁的耕地方法有哪几种?)

时间:2024-07-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05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在秋季,风蚀严重的地方,可进行春耕。春耕常在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耕后及时耙地,防止水分散失。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铧式犁的犁体曲面,通常都向右侧翻土,因此拖拉机耕地时需采用回形方法进行作业。常用的耕地方法有内翻法、外翻法和套翻法三种。外翻法,又称开垄耕法。不管何种翻法,机组进入小区耕第一犁均称开墒。

苗圃的整地步骤有哪些?

整地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平整,全面耕到,土壤细碎,清除草根石块,并达到一定深度。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浅耕灭茬:

是以消灭农作物、绿肥、杂草茬口为主要目的的表土耕作措施。如果在农田或撩荒地、生荒地上新建苗圃,或者苗圃进行轮作,前茬是农作物、绿肥等,在春播的前一个秋季,作物收获后,就要进行浅耕灭茬。浅耕的深度农田一般4~7厘米,荒地10~15厘米。

浅耕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切碎盘根错节的根系,减少耕作阻力。浅耕一般在农作物收割后立即进行,越早防止土壤蒸发效果越好。

浅耕工具为园盘耙、钉齿耙等。

2.耕地:

具有整地的全部作用,是整地的中心环节。

耕地深度:耕地的深度应根据育苗要求和苗圃地条件而定。播种苗区一般在20~25厘米,扦插苗区为25~35厘米。耕地过浅限制了根系生长,耕地过深,又会使苗木根系生长过长,起苗时易受损伤而降低苗木质量。耕地深度也和土壤条件有关。南方土壤粘重,北方土壤干旱,适当深耕,可改良土壤,增加蓄水。沙土地和土层薄的地方,适当浅耕可以防止风蚀,减少蒸发。土层薄的地方,逐年增加耕地深度2~3厘米,可加厚土层。耕地深度还和季节有关,一般秋耕深一些,春耕浅一些。耕地最好能达到上层翻地,下层松土的目的。

耕地季节:耕地多在春秋两季进行。北方一般在浅耕后的半个月进行。秋耕能消灭病虫害和杂草,改良土壤,还能有效地利用冬季积雪,增加土壤含水量。在秋季,风蚀严重的地方,可进行春耕。春耕常在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耕后及时耙地,防止水分散失。冬季土壤不结冻的地区,可在冬季或早春耕作。

耕地的具体时间应视土壤含水量而定。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在实际观察时,用手抓一把土捏成团,在1米高处自然落下,土团摔碎,即可耕作。

3.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耙地的目的是耙碎土壤,混拌肥料,平整土地,消除杂草,保蓄土壤水分。

耙地一般在耕地后立即进行,有时也要根据苗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掌握。冬季有积雪时,可在第二年早春“顶凌耙地”以积雪保墒。土壤粘重的地方,也可在翌春耙地,通过土壤晒垡来改良土壤。耙地要求耙平耙透,达到平、松、碎。

耙地可用圆盘耙、钉齿耙、柳条耙等机械和工具。

4.镇压:

镇压的作用是破碎土块,压实松土层,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作用。镇压可在耙地后,或作床作垄后,或播种前和播种后进行。粘重的土地或土壤含水量较大时,一般不能镇压,以防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

镇压常用木磙、石磙和机引镇压器。

5.中耕:

中耕是在苗木生长季节进行的松土作业,主要目的是除草,同时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耕种分为哪5个流程

  1. 首先要先播稻种,把谷种撒土里后定期浇水,有些人喜欢抛秧的就把秧盘铺土里了再撒谷种,后期等它长出小小的秧苗就可以的了。

2.秧苗长些出来就可以去拔秧苗,为种到水田里做准备。

3.然后就可以把秧苗担到犁好的水田去插就可以的了,秧苗拿去抛下去就可以的了。

4.后期时不时去水田里看看,进进水,有虫的话就喷喷农药,草的话就没有特别要除,就是特别注意除虫,后面就静等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收稻谷的了。

5.用镰刀整片整片酣畅的收割你的稻谷吧!体验VR版割草无双!

铧式犁的耕地方法有哪几种?

铧式犁的犁体曲面,通常都向右侧翻土,因此拖拉机耕地时需采用回形方法进行作业。常用的耕地方法有内翻法、外翻法和套翻法三种。 内翻法,又称闭垄耕法。先从耕区中线的左边进入,耕第一犁(开墒),耕到地头后,起犁向右(顺时针方向)回转,沿耕区中线右边耕第二犁,然后按顺序从里往外耕,直至在地边耕完最后一犁(收墒)为止。此耕法在中线处将形成垄埂。 外翻法,又称开垄耕法。先从耕区的右侧地边进入,耕第一犁,耕到地头后,起犁向左(逆时针方向)回转,沿耕区左侧返回耕第二犁,然后按顺序从外向里耕,直至在耕区中线耕完最后一犁为止。此耕法在中线处将形成犁沟。 套翻法,将大而平坦的耕区划分为4个小区,机组从第1小区右侧进入耕第一犁,用内翻法先套翻1、3两个小区,再套翻2、4两个小区,最后在第4小区地边耕完最后一犁为止。此耕法机组转弯无环节,避免了小转弯,不但减小了地头宽度,而且空行程少,提高了耕地效率。4个小区只有一条垄埂,二条浅沟,耕地质量较好。 不管何种翻法,机组进入小区耕第一犁均称开墒。墒一定要开得正、开得直,尤其是在长地块上,稍歪一点,耕到最后就会出现间断的宽窄不等的未耕地带,不得不用较多时间来收墒。因此,耕地经验不足的驾驶员最好在开墒时先插上标杆,用三点一线的方法来指示机组直线行驶的方向。

20世纪前人们的耕作靠什么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 简单解释:所谓“刀耕火种”就是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上,放火烧光,用作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下种,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了。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原始的刀耕火种与之相类似,只不过工具更为简陋一些。据考古出土的一些实物来看,原始农业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的。 2.石器锄耕 从耕作方式、农具使用来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可将其划分为耕前期、耜耕期和犁耕期3个发展阶段。“刀耕火耕”属于耕前期。随着大量骨耜和石耜的使用,人们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3.铁犁牛耕 “耜耕”和“火耕”时期原始农业生产方法十分简单。这样的农业生产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只向自然索取而不补偿,土壤营养的平衡完全依赖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这是只取不给的掠夺式的生产。由于那时人口较少,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不高,而且生产力低下,因而原始农业的生产还没有超过自然的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小。 但随着人口数量和人类对自然要求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进入到传统农业阶段,既采用“铁犁牛耕”时期。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那时在农业上应用还很少使用。但由于懂得了施肥技术,依次肥沃的土地可以连续耕作,贫瘠的土地也可以在休耕一两年后轮耕。随着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农业生产力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牛耕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出现和初步的推广,加上灌溉和施肥技术的新进展,大大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从此,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