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道沟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80户,210口人,农业人口181人,非农业人口29人,党员18名,村民代表21名。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白岭关长城爬行于此段山岭之上,由于山岭雄险陡峭,厚度较小,经岩溶作用形成了两个穿越长城下部的穿山洞,在地质学上称为天然桥,当地一般称它为“窟窿山”。溶洞高达数十米,直径达5至6米,从下仰视,宛如两个望天洞眼,颇觉天高云淡,万里长城气势如虹。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有多少种啊?什么是过渡分类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植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
11.灌溉水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12.望田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13.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14.旱地,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无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灌溉的耕地。
15.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用地。
Ⅱ.园地,种植以采集果、汁、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21.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22.桑园,种植桑树的园地。
23.茶园,种植茶树的园地。
24.橡胶园,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25.其它园地,种植可可、咖啡、油棕、胡椒等其它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Ⅲ.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31.有林地,树木郁闭度>30%的天然、人工林。
32.灌木林,覆盖度大于40%的灌木林地。
33.疏林地,树木郁闭度10~30%的疏林地。
34.未成林造林地,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机播种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35.迹地,森林采伐、火烧后,五年内未更新的林地。
36.苗圃,固定的林木育苗地。
Ⅳ.牧草地,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41.天然草地,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42.改良草地,采取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
43.人工草地,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
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
51.城镇、市镇建制的居民点,不包括市镇范围内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用地。
52.农村居民点,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53.独立工矿用地,居民点以外独立的各种工矿企业、采石场、砖瓦窑、仓库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不包括附属于工矿、企事业单位农副业生产基地。
54.盐田,以经营盐业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55.特殊用地,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陵园等用地。
Ⅵ.交通用地,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包括护路林。
61.铁路,铁路路线及站场用地,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取土坑和护路林。
62.公路,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和护路林。
63.农村道路,指农村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道路。
64.民用机场,民用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65.港口、码头,专供客、货运船舶停靠的场所,包括海运、河运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包括常年水位以下部分。
Ⅶ.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
71.河流水面,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年水位线以下的面积。
72.湖泊水面,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线以下的面积。
73.水库面积,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岸线以下的面积。
74.坑塘水面,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蓄水量<1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岸线以下的蓄水面积。
75.苇地,生长芦苇的土地,包括滩涂上的苇地。
76.滩涂,包括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面积。常年水位线一般按地形图水线求得,或另行调绘。
77.沟渠,人工修建,用于排灌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指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沟渠。
78.人工建筑物,人工修建,用于除害兴利的闸、坝、堤、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年水位线以上的建筑物。
79.冰川及永久积雪,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Ⅷ.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被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81.荒草地,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露地。
82.盐碱地,表面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83.沼泽地,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84.沙地,表层为沙覆盖,基本为无植被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漠。
85.裸土地,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86.裸岩、石砾地,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的土地。
87.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1m,北方宽≥2m的地坎或堤坝。
88.其它,指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头道沟村地址在哪
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头道沟村头道沟村位于县城东北角,燕山山脉最高峰雾灵山西面,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四周长城环抱,自然风景优美。此处共有4条山沟,因该村在从西数的第一条山沟内,故名头道沟。
头道沟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80户,210口人,农业人口181人,非农业人口29人,党员18名,村民代表21名。村人均收入9600万元。村域面积为6270.7亩,山场面积为5878.5亩,耕地面积为325亩。主导产业为林果业。
头道沟村位于柏岭关长城脚下,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空气宜人,自然条件优越,水果品种多样,质量好。村委会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在村口修建进村牌楼一座,改变进村第一印象;在主村建凉亭一处,使游人多了一个观景的好去处;对村内小河进行环境治理,加固村内大桥,修建栏杆;在村中修建2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一处;硬化村内街道2500米,并在主街道和公园安装路灯20盏;在寨子沟口和沟内的停车场修建占地72平方米的水
冲式无害化公厕3个,农户改厕率达到88%。上述工程的建设,使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位于头道沟村村北的白岭关长城以奇险著称,它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海拔916米的燕山山脉上。这段长城建于明代,长2500米,城上敌楼林立,烽火台纵横,还有小巧的休息室。城下有城门,即白岭关,此关为通往北国的必经之路,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司马台长城息息相连。登此长城,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之感顿生。
白岭关长城之所以闻名,更在于它开创了长城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白岭关长城爬行于此段山岭之上,由于山岭雄险陡峭,厚度较小,经岩溶作用形成了两个穿越长城下部的穿山洞,在地质学上称为天然桥,当地一般称它为“窟窿山”。两洞从北向南,从顶下斜穿山体,长城恰好由上越过,构成了雄险万分的“长城卧桥”之势。溶洞高达数十米,直径达5至6米,从下仰视,宛如两个望天洞眼,颇觉天高云淡,万里长城气势如虹。这种洞城巧妙组合景观,在整个明代长城建筑中可谓绝无仅有,天下独绝。真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与人间的智巧有机结合,令人惊叹不已。
关于“窟窿山”村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据说从前人间有十二个太阳,各个如同燃烧的大火球,不分昼夜,轮流挂在天上,旱得土地裂成大缝,颗粒无收,百姓无法生存。后来,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二郎神下凡到人间,为民除害。二郎神下凡后,用扁担挑着大山追赶太阳,把太阳一个一个压在了大山底下,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传说这个“窟窿山”就是二郎神担山时用扁担穿的窟窿。在白岭关的东侧,还有一座叫“狗皮岭”的地方,据说古时中原人去北国,
必经此岭。由于山岭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所以过此岭的人都得穿狗皮衣,之后人们就把此岭称为“狗皮岭”。
此外,白岭关的奇石景观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石为山之灵”,这里奇石众多,姿态万千。“百兽石”似百兽啸山林;“熊吼石”如熊吼天惊;“情人石”似情人依偎亲昵;“鳄鱼石”如鳄鱼纵横深潭;“海豚石”似海豚对游人频频点头,可谓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奇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情趣。
头道沟村附近有遥桥峪村、雾灵垂钓园、雾灵西峰旅游风景区、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司马台长城等旅游景点。云岫李子、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云甘栗、老北京炸酱面
什么是垄槽耕作?
解释:垄槽耕作又叫沟垄耕作,即在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本的垄挖成槽,作物仍种于垄。是华北地区的一种特殊耕作方式,由于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降水集中。优势:这种方式可以是低洼地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利设施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