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六七十年代农具大全(按朝代顺序排列出农具图片并注明名称、时代、用途)

时间:2024-08-0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60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传统农具有哪些担、耒耜、耧车、磨、砻。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传统农具有哪些

担、耒耜、耧车、磨、砻。

1、担

担子,用扁担挑的一挑东西。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2、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 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

3、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旧时中国农具名。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4、磨

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是电器化出现之前常用的粉碎工具,曾遍布世界各地。

5、砻

砻,壮族敲击体鸣乐器。壮族称榔。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流域的天等、平果、田阳等地。去掉稻壳的农具,形状略像磨,多以竹、泥制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具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附图)

1、锄

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0、宽10.5、距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种形制的铁锄,造型合理,安装把柄后有利于使用。它不仅可以锄草,还有利于保墒。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2、曲辕犁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3、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4、筒车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5、耧

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用耧播种。亦称“耩地”。耧 也叫耧犁。

六七十年代农村连打米机都没有的。

造谣。我们那碾米厂,面粉厂,打稻机 ,抽水机全有。手扶拖拉机也用上的。你是山区偏远落后地方吧。没电吧?农业上现在不如过去。现在是单干 退到锄头挖地的原始状态了,农民也买粮买菜吃了。

按朝代顺序排列出农具图片并注明名称、时代、用途

里面有
http://.cn/gzls/jszx/kb/ls2bx/dzkb/200711/t20071130_427627.htm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