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农具耒耜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
词语解释:
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耒耜的意义:
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米(小麦)、牟(大麦)、稻、麻等。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
相关例句:
1.神农氏大喜,便将所结谷子收集起来,带到部族里教给族人们种植之术,又发明了锄头、耒耜等工具和九井相连的灌溉之术使得耕作大为简单。
2.耒耜是一种古代农具,它的锄头和木柄组成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用于翻耕土地和松土。在古代农田里,农民们常常身穿劳动服,手握耒耜,沐浴在汗水和阳光之中,辛勤地劳作着,为丰收而奋斗,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的农耕精神。
3.这大大地激励了烈山氏,他于是带领族人伐掉树木,割掉野草,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作木耒、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4.在古老的农耕文化中,耒耜是农民的得力工具,它象征着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希望。农民们手握耒耜,耕耘着广袤的土地,为了家乡的繁荣和农作物的丰盛,他们毫不懈怠地努力着,将希望撒下在每一寸土地上,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的到来。
5.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耒耜的存在虽然已经渐渐被人遗忘,但它依然是农耕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出现使得农田的开垦和耕种更加高效,同时也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附图)
1、锄
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0、宽10.5、距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种形制的铁锄,造型合理,安装把柄后有利于使用。它不仅可以锄草,还有利于保墒。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
2、曲辕犁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3、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4、筒车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5、耧
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用耧播种。亦称“耩地”。耧 也叫耧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