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翻垡耕翻将垡块翻转135度,耕深为20至625px,适合晚秋及早春作物收获后使用。镇压是用镇压器使土壤表层由疏松变紧实的作业。镇压用的农具有石磙及各种类型的专用镇压器。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农作制度。它是耕作制度为农作物种植制度及有关技术措施的总称。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一)土壤的耕翻1.耕翻的方法
耕翻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半翻垡耕翻和旋耕法。半翻垡耕翻将垡块翻转135度,耕深为20至625px,适合晚秋及早春作物收获后使用。旋耕法利用旋耕机翻耕土壤,深度可达12至450px,常在夏季倒茬时采用,但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
2.耕翻的时期
耕翻可分为秋翻、春翻和夏翻:
- 秋翻是最基本的耕作方式,将底土层翻至地表,通过冻垡和晒垡实现熟化,同时灭茬、灭草、消灭虫卵或病菌,具有蓄墒和保墒作用。
- 春翻适用于秋茬收获晚或早的地块,以及适耕性差的过湿性粘土,应尽早进行,一般在土壤化冻16至450px或返浆期。
- 夏翻在秋菜播种前进行,主要起灭茬和疏松土壤的作用,耕翻深度以13至375px为宜。
3.耕翻深度
机引有壁犁耕翻深度约为20至625px,畜力作业的耕翻深度多为16至550px。加深耕层可增产,建议在1250px以内,耕翻加深可相应增加产量,因此提倡深耕。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包括耙、耢、压地三项作业:
1.耙地
耙地的作用是疏松表土,解决耕翻后地面不平整的问题,使表层土壤细碎和平整,保持墒情,为播种做好准备。通常在耕翻后连续进行。
2.耢地
耢地常与耙地联合作业,可在耙地后进行。它有助于形成地表覆盖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碎土和平地。
3.镇压
镇压器的使用主要目的是碎土保墒,尤其在干旱年份和早春顶凌时期。播种前镇压可保证种子与土壤密接,出苗整齐;播种后镇压有助于防止土壤塌陷。
(三)中耕与培土
1.中耕的作用
中耕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温度和氧气含量,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土壤的通气、蓄水和保墒能力。
2.中耕的深度
中耕深度因蔬菜种类而异,浅根系蔬菜如黄瓜、葱蒜类宜浅耕,深根系蔬菜如番茄、南瓜可行深中耕,深度为2至3寸。根据生育期和位置的不同,中耕深度也有所变化。
3.培土
培土的目的在于增加局部土层厚度,对某些蔬菜有软化产品器官、促进形成和肥大、促生不定根等作用,同时增强抗倒伏、排涝、防寒和防热能力。
(四)整地作畦
菜地耕翻、耙、耢后需整地作畦,以便于灌溉、排水、密植和管理。作畦形式根据气候、土壤、地下水位和蔬菜种类而定,常见类型包括平畦、高畦和垄。
表土耕作包括哪些内容
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作用深度限于土壤表层10厘米以内,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作畦和起垄等项内容。翻耕后的土壤往往不够平整,且土块较大,耙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破碎表层土块,并平整地面。耙地还具 有灭除杂草、拌混肥料、疏松表土和轻微压实土壤的作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翻耕后随即耙地,可起到保墒抗旱的功效。耙地的农具有圆盘耙、钉齿耙、刀耙等。
耱地,有些地方亦称耢地或盖地,在北方地区,常在耕地后与耙地结合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面、耱碎土块、耱实土壤,进而利于保墒和播种。耱地的农具通常为用柳条、荆条等编织的耱或厚木板、铁板等。
镇压是用镇压器使土壤表层由疏松变紧实的作业。镇压的主要功能是紧实土壤,同时还具有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紧实土壤可增加毛管作用,进而收到提墒、保持土表湿润的功效。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 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镇压常结合播种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用的农具有石磙及各种类型的专用镇压器。
耕作制度是什么?
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农作制度。它是耕作制度为农作物种植制度及有关技术措施的总称。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参考百度百科,3Q 。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