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基本耕作包括哪几种方式?)

时间:2024-10-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58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加深耕层可增产,提倡深耕至1250px以内,以提高产量。深松耕的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不会出现暗坷垃架空现象。不过,深松耕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的能力较差。长期免耕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和加重病、虫、草害等问题。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一) 土壤耕翻
1. 耕翻方式
- 半翻垡耕翻:垡块翻转角度约为135度,耕深20至625px,常在晚秋至早春作物收获后使用。
- 旋耕法:利用旋耕机作业,深度可达12至450px,多在夏季倒茬时采用,但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
2. 耕翻时期
- 秋翻:为基本耕作方式,将底土翻至地表,通过冻垡、晒垡实现熟化,有效灭茬、除草、消灭病虫害,并具有保水保墒作用。
- 春翻:在秋茬收获晚或早的地块进行,或在适耕性差的过湿粘土地块采用,应尽早进行,通常在土壤解冻16至450px或返浆期。
- 夏翻:在秋菜播种前进行,主要作用是灭茬和疏松土壤,耕深以13至375px为宜。
3. 耕翻深度
- 机引壁犁耕翻深度约为20至625px,畜力耕翻深度多为16至550px。加深耕层可增产,提倡深耕至1250px以内,以提高产量。
(二) 表土耕作
1. 耙地
- 目的是疏松表土,破碎耕层土块,平整地面,保持墒情,为播种作准备。通常在耕翻后连续进行。
2. 耢地
- 常在耙地后进行,有助于形成地表覆盖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碎土和平地。
3. 镇压
- 目的是碎土保墒,尤其在早春顶凌压地以碎土为主,干旱年份可保住底墒,播种前能保证深度一致,播种后有助于种子与土壤密接。
(三) 中耕与培土
1. 中耕作用
- 疏松土壤,提高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土壤通气、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系吸收。
2. 中耕深度
- 依据蔬菜种类而定,浅根系作物如黄瓜、葱蒜类需浅耕,深根系作物如番茄、南瓜可深中耕,深度约2至3寸。生育期上,苗期和后期宜浅耕,中期可深一些。
3. 培土
- 增加局部土层厚度,软化产品器官,促进形成和增大,有的促生不定根,增加吸收养分,也有防止倒伏、增强排涝、防寒、防热等功能。
(四) 整地作畦
- 耕翻、耙、耢后,需整地作畦以便灌溉、排水、密植和管理。畦的类型取决于气候、土壤、地下水位和蔬菜种类,常见类型包括平畦、高畦和垄。

基本耕作包括哪几种方式?

1. 翻耕:这种耕作方式通过翻转土壤来实现,可以分为浅翻和深翻。浅翻的深度在15至20厘米之间,而深翻则达到20至25厘米。翻耕能够对土壤进行多方面的处理,如疏松耕层、翻埋残茬、拌混肥料和控制病虫草害等。然而,翻耕也有其缺点,包括动土量大、消耗动能多、耕层偏松、下部有机质消耗强烈、水分损失较多、需要额外的耙、耱、压等作业来整理,以及可能形成新的犁底层等。
2. 深松耕:深松耕使用无壁犁或松土铲进行,能够达到比翻耕更深的松土效果,一般为30至40厘米。这种方法可以打破犁底层,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避免土层混乱。深松耕的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不会出现暗坷垃架空现象。此外,它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可以间隔深松以减少风蚀,并且减少耙、压次数,降低成本。不过,深松耕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的能力较差。
3. 旋耕:旋耕使用旋转犁进行,能够有效地破碎土壤、消灭残茬和杂草,以及拌混肥料。这种方法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松碎、拌混和平整等多项功效。然而,旋耕的缺点是耗能大,生产效率较低,耕作深度较浅,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

土壤耕作法 名词解释

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保土耕作法。主要有五种:①等高耕作法。在缓坡地上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可减少径流和水蚀,有保土保肥作用。②沟垄耕作法。通过翻耕,在坡地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垄上栽种作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一般也按等高线耕作,适于坡度较大的坡地采用。③残茬覆盖耕作法。地表留下足够数量的残茬或藁秆,用以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地面板结,茬地上直接播种。④带状耕作法。播种行耕翻种植作物,行间留茬覆盖。土壤局部耕作,而全田终年覆盖。⑤少、免耕法。前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后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一般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广义的免耕也包括少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但残茬覆盖,土温较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在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后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除草剂和杀虫剂耗费较多,其防治效果有时也不显著。长期免耕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和加重病、虫、草害等问题。低洼易涝、土质黏重坚实和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地不宜采用免耕。

表土耕作包括哪些内容

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作用深度限于土壤表层10厘米以内,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作畦和起垄等项内容。
翻耕后的土壤往往不够平整,且土块较大,耙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破碎表层土块,并平整地面。耙地还具 有灭除杂草、拌混肥料、疏松表土和轻微压实土壤的作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翻耕后随即耙地,可起到保墒抗旱的功效。耙地的农具有圆盘耙、钉齿耙、刀耙等。
耱地,有些地方亦称耢地或盖地,在北方地区,常在耕地后与耙地结合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面、耱碎土块、耱实土壤,进而利于保墒和播种。耱地的农具通常为用柳条、荆条等编织的耱或厚木板、铁板等。
镇压是用镇压器使土壤表层由疏松变紧实的作业。镇压的主要功能是紧实土壤,同时还具有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紧实土壤可增加毛管作用,进而收到提墒、保持土表湿润的功效。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 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镇压常结合播种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用的农具有石磙及各种类型的专用镇压器。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