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犁改装的深松机,要求打破犁底层,深松在30厘米以下,要求深浅一致,不得漏松。方差分析结果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0.01的极显著水平。林分的蓄积量=单株材积X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因此,在造林规格一致的情况下林分蓄积主要受单株材积的影响。不同整地方式间单株材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时,机耕整地又有较高的保存率。犁底层发育良好并较紧实,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渗水性,不影响根系的向下延伸。
应对大豆干旱的基本耕作措施和关键有哪些?
(1)以松为主,松旋结合的耕作方法。以深松耕法为主体,创造一个“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以“虚”大量蓄水,以“实”保证及时供水,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要合理应用间隔深松法与全面深松法。要根据生态与土壤情况,正确应用全面深松法,以防止不正确的全面深松法造成犁底层呈“上虚下实”或全虚全实的耕层构造。可采用ISQ—250型全方位深松机,该机全方位深松后,土壤的密度在1.2~1.3克/厘米3,土壤渗透率提高5~10倍。用大犁改装的深松机,要求打破犁底层,深松在30厘米以下,要求深浅一致,不得漏松。也可采用ISG—180、ISG—210、ISG—280型系列深松旋耕机,经测定,深松旋耕过的地块28厘米耕层范围内含水量,在干旱情况下,水分比耕翻多8%左右;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水分减少7%。
(2)大豆免少耕技术。大豆少耕免耕技术又可称为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它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4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内容是: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田间作业,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以下称残茬覆盖),残茬覆盖率应不小于30%,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施保证播种质量。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3)原垄卡种。原垄卡种技术是保护性耕种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在不翻动土壤的免耕情况下,配合前作秸秆还田,在原垄上直接播种的一项技术措施。这项技术具有保护耕层、抗旱保墒、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优点。有条件的可以视土壤状况进行秋季垄沟深松30~35厘米。来年春季播前要进行耢茬管,即耢出平台为卡种做准备,可封墒防止水分蒸发(图23)。
图23 干旱情况下大豆苗后除草剂的药害
(图片来源:胡国华)
(胡国华)
古代农民整地流程
古代农民整地流程包括翻耕、松土、施肥等。翻耕可以使土壤更加肥沃,松土则有助于增强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施肥则能够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
整地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在中国,现代整地的主要作业包括浅耕灭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等。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整地对材积的影响
林分的单株材积同样地随着整地质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大。方差分析结果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0.01的极显著水平。机耕、带垦、扩穴分别为穴垦对照337.7%、194.7%和125.7%。整地对材积的影响要比对高和径的影响更加强烈。
林分的蓄积量=单株材积X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因此,在造林规格一致的情况下林分蓄积主要受单株材积的影响。不同整地方式间单株材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时,机耕整地又有较高的保存率。
因此,蓄积量各处理间的差异对比单株材积差异更大,机耕、带垦、扩穴、穴垦分别为51.12、28.91、18.55和14.57m3·hm-2,是穴垦对照的350.9%、198.4%和127.3%。
耕层的意思
可以耕种的土壤层,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满意,请采纳!
水稻、花生、谷子、棉花适合在哪种土地里生长
水稻:1、土壤整体构造良好。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反映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土壤剖面层次鲜明,则是水、肥、气、热协调的标志。耕作层松软,伴随着土壤质地适中, 结构和通透性良好,耕性适宜,富含植物养分。犁底层发育良好并较紧实,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渗水性,不影响根系的向下延伸。要使土壤整体结构良好,关键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排灌系统,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实行水旱轮作,适当加厚耕作层,重施有机质肥料, 使之松软肥厚。
2、土壤中养分含量充足而协调。高产水稻的土壤多为微酸性到中性( pH值6.0~7.0) , 有机质含量2%~4%, 全氮含量0.13%~0.23%, 全磷含量0.11%以上( 每亩有效磷5 千克以上) ,全钾含量1.5%以上( 每亩速效钾15 千克) ,以及较高的阳离子带换量( 每100 克土不低于20 毫克当量) 和较高的盐基饱和度( 60%~80%) ,主要营养元素充足,又不缺微量元素。既要有较多的活性有效养分,还要有大量的非活性有效养分, 才能保证在整个生长期间源源不断地供应,不致缺素脱肥,影响稻株顺利而健壮的生长发育。要使土壤养分丰富而平衡,就得不断培肥土壤,关键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和生物性。施用化肥要注意配合与补充缺素。
3 、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好。水稻在栽培过程中要求土壤有较好的保水性,才能减少灌溉水量的消耗,避免有效养分流失。但犁底层过分紧密和土壤粘重的稻田,渗漏量过小,土壤还原性增强,产生的有毒物质难以及时排除,有益微生物和养分的释放受阻,水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甚至产生毒害。因此,稻田土壤保持一定的渗漏量可随水向土壤输送一定数量的氧气,使氧气能更好地移动和平衡,促进水稻的营养环境不断更新, 对于保持水稻根系健康生长是必要的。稻田的日渗透量以9~15 毫米较为合适,灌溉1 次水能保持5~7 天。如果渗漏量过大,引起养分大量流失也是不利的。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贮存有效养分的能力,同时也包含着耐肥性。土壤保肥性好既能积累保存大量养分,又能源源不断的充分而持久供应养分。养分过浓时,能起缓冲作用,不致" 烧苗" ;养分较稀薄时,也不致把养分固定而不释放,妨碍稻苗吸收。土壤的保水性、保肥性相关,且有一致性。保水力低的田,保肥力往往也低。沙田土壤粘粒含量少,有机质分解快,渗漏量大,保水性差,保肥性也差,养分也容易流失, 肥效也不持久。这类田宜灌水后多耕,加深犁底层,或用客土法增加粘粒含量,增施有机肥来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对于渍水田或渗漏量过小的粘土田,则需要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实行深耕,增加犁底层通透性,调整土壤水、气状况,加速有机质的矿质化,发挥潜在肥力。
4、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稻田土中仍然发育着大量能适应稻田环境条件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对创造和调节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微生物类群不完全一样, 作用的机理也完全不同, 但是高产稻田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还是很多的。
具体来说是壤土,它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之间的矛盾不那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花生: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除过于黏重的土壤外,一般质地的土壤都可以种花生。最适宜种花生的土壤是肥力较高的沙壤土。这种土壤通透性好,花生根系发达,结瘤多;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荚果发育,花生果壳光洁,果形大,质量好,商品价值高。黏质土壤,若采用覆膜栽培,保持土壤疏松,也可取得较高的产量。花生适宜微偏酸性的土壤,pH以6.0至6.5为好。适宜花生根瘤菌繁育的pH为5.8至6.2,适于花生对磷肥吸收利用的pH为5.5至7.0,6.5时最为有效。花生属于耐酸作物,pH到3.42的土壤仍能生长花生,但必须施用石灰等钙肥。花生不耐盐碱,在盐碱地就是发芽也易死苗,成长的植株矮小,产量低。花生是喜钙作物,在土壤中碳酸钙含量约达9%的陕北黄土高原,土壤pH虽高达9,花生每公顷产量仍可达到4500千克
具体来说花生适合生长在砂土类土壤中,因为花生生长发育要求土壤疏松,活土层深厚。便于果实埋入土中。
谷子:
谷子适合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在6.5-7.5的土壤,也就是偏碱性的土壤。
棉花:
棉花生长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首先要求土壤耕性好。如发育在冲积土上的潮土,质地轻壤质。粘性较重的土壤,不利于出苗。土壤也不松散。为此,要求耕层土壤容重在1.25——1.4之间,孔隙度为45——50%,砂粘适中,通透性好,能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
具体说一般是盐碱地,如果是沙质壤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