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东北地区垄作的目的是便于排水和提高局部地温;山区垄作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通过有壁犁开沟培土完成。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
简述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简述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如下:
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保土耕作法。
主要有五种:
1、等高耕作法。在缓坡地上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可减少径流和水蚀,有保土保肥作用。
2、沟垄耕作法。通过翻耕,在坡地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垄上栽种作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一般也按等高线耕作,适于坡度较大的坡地采用。
3、残茬覆盖耕作法。地表留下足够数量的残茬或藁秆,用以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地面板结,茬地上直接播种。
4、带状耕作法。播种行耕翻种植作物,行间留茬覆盖。土壤局部耕作,而全田终年覆盖。
5、免耕法。前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后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一般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
广义的免耕也包括少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但残茬覆盖,土温较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在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后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
表土耕作包括哪些内容?
镇压
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作用深度限于土壤表层10厘米以内,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作畦和起垄等项内容。
翻耕后的土壤往往不够平整,且土块较大,耙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破碎表层土块,并平整地面。耙地还具有灭除杂草、拌混肥料、疏松表土和轻微压实土壤的作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翻耕后随即耙地,可起到保墒抗旱的功效。耙地的农具有圆盘耙、钉齿耙、刀耙等。
耱地,有些地方亦称耢地或盖地,在北方地区,常在耕地后与耙地结合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面、耱碎土块、耱实土壤,进而利于保墒和播种。耱地的农具通常为用柳条、荆条等编织的耱或厚木板、铁板等。
镇压是用镇压器使土壤表层由疏松变紧实的作业。镇压的主要功能是紧实土壤,同时还具有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紧实土壤可增加毛管作用,进而收到提墒、保持土表湿润的功效。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镇压常结合播种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用的农具有石磙及各种类型的专用镇压器。
我国有两种畦。北方水浇地上作低畦,畦长10~50米,畦宽2~5米,通常为播种机宽度的倍数;四周之畦埂宽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低畦的作用是便于灌溉,既能使灌溉较为均匀,又可节约灌溉用水。灌水时由畦的一端开口,水流至畦长80%位置时关闭入水口,让余水流到畦的另一端。南方旱田作高畦,畦长10~20米,畦宽2~3米,四面开沟。高畦的作用是便于排水,可预防涝害。作畦的专用机械有筑埂机、开沟机等。
我国东北地区与各地山区盛行垄作。东北地区垄作的目的是便于排水和提高局部地温;山区垄作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另外,垄作还有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性,压埋杂草,防倒伏等效果。垄宽40~80厘米,宽者称大垄,窄者称小垄;垄高15~30厘米。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通过有壁犁开沟培土完成。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保土耕作法。主要有五种:①等高耕作法。在缓坡地上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可减少径流和水蚀,有保土保肥作用。②沟垄耕作法。通过翻耕,在坡地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垄上栽种作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一般也按等高线耕作,适于坡度较大的坡地采用。③残茬覆盖耕作法。地表留下足够数量的残茬或藁秆,用以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地面板结,茬地上直接播种。④带状耕作法。播种行耕翻种植作物,行间留茬覆盖。土壤局部耕作,而全田终年覆盖。⑤少、免耕法。前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后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一般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广义的免耕也包括少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但残茬覆盖,土温较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在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后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除草剂和杀虫剂耗费较多,其防治效果有时也不显著。长期免耕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和加重病、虫、草害等问题。低洼易涝、土质黏重坚实和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地不宜采用免耕。土壤耕性的内容及如何掌握合理的耕作时期
1、土壤耕性是指由耕作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它包括:(1)耕作时土壤对农具操作的机械阻力,即耕作的难易问题;
(2)耕作后与植物生长有关的土壤物理性状,即耕作质量问题。
2、对土壤耕性的要求有:
(1)耕作阻力尽可能小,以便于作业和节约能源。
(2)耕作质量好,耕翻的土壤要松碎,便于根的穿扎和有利于保温、保墒、通气和养分转化。
(3)适耕期尽可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