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的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其中北方旱地的面积为49191.6千公顷,占我国旱地总面积的66.5%;南方的旱地面积为24729.8千公顷,占我国旱地总面积的33.5%。
耕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耕地和林地的区别
耕地分为菜地、旱地、水浇地、望天田、灌溉水田这5种类型。1、菜地:指常年种植绿色蔬菜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2、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依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3、水浇地:指除菜地、水田之外,其他具有灌溉设施、水源具有保障、能够正常灌溉的耕地。4、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5、灌溉水田:指有灌溉设施、水源有保障、能正常灌溉、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
一、耕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1、菜地
(1)一般是指常年种植绿色蔬菜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也属于这一类。
(2)我国的菜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独立的工矿区附近,菜地土壤经过多年的耕种已经变得比较肥沃且深厚,种植效果较良好。
2、旱地
(1)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依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
(2)我国的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其中北方旱地的面积为49191.6千公顷,占我国旱地总面积的66.5%;南方的旱地面积为24729.8千公顷,占我国旱地总面积的33.5%。
3、水浇地
水浇地是指除菜地、水田之外,其他具有灌溉设施、水源具有保障、在一般年份都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4、望天田
望天田是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5、灌溉水田
灌溉水田是指有灌溉设施、水源有保障、在一般年份都能正常灌溉、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可以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二、耕地和林地的区别
1、耕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休闲地、轮歇地、新开发或复垦的整理地、草田轮作地,以及主要种植农作物、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2)在南方地区,耕地包括宽度大于1.0米的沟、渠、路、田埂;在北方地区,耕地包括宽度大于2.0米的沟、渠、路、田埂。
(3)我国大部分耕地都在平原地区。
2、林地
(1)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覆盖的土地。
(2)林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但不包括农业生产中的果园、桑园、茶园占地。
(3)我国大部分林地都在山区。
最后,我们通过以上关于耕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耕地和林地的区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耕地分为哪几种类型 耕地和林地的区别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五种耕地类型
五种耕地类型有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一、旱地
1、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依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
2、我国的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其中北方旱地的面积为49191.6千公顷,占我国旱地总面积的66.5%;南方的旱地面积为24729.8千公顷,占我国旱地总面积的33.5%。
二、菜地
1、菜地是指常年种植绿色蔬菜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2、我国的菜地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独立的工矿区附近。经过多年的耕种,菜地土壤已经比较肥沃、深厚,具有良好的种植效果。
三、水浇地
1、水浇地是指除菜地、水田以外,其他具有灌溉设施、水源具有保障、在一般年份都能正常浇灌的耕地。
2、水浇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干旱但又有可利用水资源的省份(市、区)。面积较多的有山东(4447.74千公顷)、新疆(3654.14千公顷)、河北(3360.34千公顷)、河南(3144.04千公顷)等山麓平原、沿河冲积平原,以及部分山沟河谷阶地和平地地区。
四、望天田
1、望天田是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2、从水平分布看,望天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亚热带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湿润地区,由平原向丘陵、山区过渡和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具有一定地形雨效应,且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形部位。
3、从垂直分布看,望天田主要分布在丘陵的中部和中上部、山体的中部,即分布在灌溉水田的界线以上。
五、灌溉水田
1、灌溉水田是指有灌溉设施、水源有保障、在一般年份都能正常灌溉、用来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可以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2、灌溉水田是经过多年建设和培育,具有灌排工程设施、田面平整、生产力水平较高的耕地。
铧式犁的耕地方法有哪几种?
悬挂式、双向犁。1、悬挂式铧式犁是一种用于翻耕防火线的铧式犁。悬挂在牵引架中心线上的组合铧犁将两个犁体的犁壁呈“八”字对分排列固为一体;在组合铧犁前部牵引架中心线上悬挂有圆犁刀;在组合铧犁后面的牵引架上对称的悬挂有侧铧犁,所述的侧铧犁的犁壁面与组合铧犁同侧犁壁面同向。
2、双向犁是铧式犁的一种特殊形式,带有左翻和右翻两组犁体(普通铧式犁都用右翻犁体),或带有翻垡方向可以变换的一组犁体,使犁在耕作的来回行程都向同侧翻土,耕后地表不留沟埂。这种犁常用于斜坡地、灌溉地、小块地和形状不规则地块的耕翻作业。
铧式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为全悬挂式铧式犁,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
扩展资料
铧式犁是土壤耕作最常用的机具。它的主要工作部件是由犁铧、犁壁等组成的犁体。犁铧和犁壁的工作面为连续、光滑的犁体曲面,其形状和参数根据不同的土壤和耕作要求选取,并与机组的行进速度有关。
不同的犁体曲面具有不同的翻土、松土、碎土和覆盖杂草残茬等作用。80年代初出现的调幅犁是铧式犁传统结构的一个较大突破。调幅犁的调幅程度通过改变主梁与机器前进方向的夹角大小而变化,以适应在各种土壤条件下耕作时的不同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铧式犁
中国古到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