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铧式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为全悬挂式铧式犁,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扩展资料铧式犁是土壤耕作最常用的机具。
土壤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分为哪3层
土壤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1、表土层:
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 。O层是枯枝落叶层,A层是腐殖质层,E层是淋溶层,以上三层为表土层。
2、心土层:
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B层是淀积层。C层是风化层。R层是岩石层。以上三层为心土层。
3 底土层: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底土层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到60厘米以下的深度。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
土壤的分类:
土壤可分为壤土、砂质土和黏质土这三类,壤土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含沙量一般,保水和透气性能一般。砂质土的含沙量较多,土壤颗粒大,透气性和排水性能很强。黏质土的土壤颗粒细小,土壤粘重,保水性能良好,排水性和透气性能差。
耕作层的介绍
经耕种熟化的表土层。除去表土的土壤,一般厚15厘米-20厘米,养分含量比较丰富,作物根系最为密集,粒状、团粒状或碎块状结构。
韭菜什么温度适合种植
专家解答韭菜属于耐寒性蔬菜,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我国各地均可进行越冬和越夏栽培,为多年生宿根蔬菜。
韭菜耐寒不耐热,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22℃,当温度超过23℃时,植株营养物质积累减少,叶片纤维素含量增加,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尤其是高温、强光和干旱条件下,质地粗硬,商品价值差。
韭菜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不同,发芽期为种子萌动到幼芽伸出并长出第一片真叶,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2~3℃,适宜温度为15~18℃,发芽天数由地温决定,一般约10~20天;幼苗期为第一片真叶伸出到定值,约40~60天,生长适温为12~24℃,25℃以上生长不良;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白天12~24℃,抽薹开花期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为20~26℃。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保护地内湿度大,光照弱,温度稍高,也不会降低韭菜品质。一般白天不超过23℃,以后各刀可比前一刀提高3~5℃,最高不超过30℃;适宜夜温7~8℃,昼夜温差10℃左右,温差过大,韭菜易叶面结露,引起病害发生。
韭菜品种不同,耐寒力也有差异,原产于南方的韭菜品种,喜温暖的气候条件,耐寒力较差,产于北方的品种,耐寒力较强。有很多南方品种在北方甚至不能露地越冬,在品种选择时要特别注意。
提示板
在露地条件下,或在温度条件较低的春季塑料小拱棚内,白天中午气温在35℃左右,夜温降到2℃的骤寒、骤热条件下,植株仍能正常生长。而在温室中越冬栽培时却会发生冻害,这是因为温室中的光照弱、湿度大,叶部组织柔嫩,抗寒力低的缘故。
铧式犁的耕地方法有哪几种?
悬挂式、双向犁。1、悬挂式铧式犁是一种用于翻耕防火线的铧式犁。悬挂在牵引架中心线上的组合铧犁将两个犁体的犁壁呈“八”字对分排列固为一体;在组合铧犁前部牵引架中心线上悬挂有圆犁刀;在组合铧犁后面的牵引架上对称的悬挂有侧铧犁,所述的侧铧犁的犁壁面与组合铧犁同侧犁壁面同向。
2、双向犁是铧式犁的一种特殊形式,带有左翻和右翻两组犁体(普通铧式犁都用右翻犁体),或带有翻垡方向可以变换的一组犁体,使犁在耕作的来回行程都向同侧翻土,耕后地表不留沟埂。这种犁常用于斜坡地、灌溉地、小块地和形状不规则地块的耕翻作业。
铧式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为全悬挂式铧式犁,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
扩展资料
铧式犁是土壤耕作最常用的机具。它的主要工作部件是由犁铧、犁壁等组成的犁体。犁铧和犁壁的工作面为连续、光滑的犁体曲面,其形状和参数根据不同的土壤和耕作要求选取,并与机组的行进速度有关。
不同的犁体曲面具有不同的翻土、松土、碎土和覆盖杂草残茬等作用。80年代初出现的调幅犁是铧式犁传统结构的一个较大突破。调幅犁的调幅程度通过改变主梁与机器前进方向的夹角大小而变化,以适应在各种土壤条件下耕作时的不同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铧式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