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耕作方式有哪些(利于土壤保护的耕作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4-11-1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4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深松耕的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不会出现暗坷垃架空现象。此外,它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可以间隔深松以减少风蚀,并且减少耙、压次数,降低成本。

基本耕作包括哪几种方式?

1. 翻耕:这种耕作方式通过翻转土壤来实现,可以分为浅翻和深翻。浅翻的深度在15至20厘米之间,而深翻则达到20至25厘米。翻耕能够对土壤进行多方面的处理,如疏松耕层、翻埋残茬、拌混肥料和控制病虫草害等。然而,翻耕也有其缺点,包括动土量大、消耗动能多、耕层偏松、下部有机质消耗强烈、水分损失较多、需要额外的耙、耱、压等作业来整理,以及可能形成新的犁底层等。
2. 深松耕:深松耕使用无壁犁或松土铲进行,能够达到比翻耕更深的松土效果,一般为30至40厘米。这种方法可以打破犁底层,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避免土层混乱。深松耕的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不会出现暗坷垃架空现象。此外,它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可以间隔深松以减少风蚀,并且减少耙、压次数,降低成本。不过,深松耕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的能力较差。
3. 旋耕:旋耕使用旋转犁进行,能够有效地破碎土壤、消灭残茬和杂草,以及拌混肥料。这种方法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松碎、拌混和平整等多项功效。然而,旋耕的缺点是耗能大,生产效率较低,耕作深度较浅,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

利于土壤保护的耕作方式有哪些?

免耕是最好的,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实行免耕措施的。其它有利方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质,合理田间管理等等。

汉代农耕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汉代农耕方式的特点是:
1、汉代中原诸郡的农业技术水平已经比较精细,广泛建立了复种连作制。这是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不同区域尚不能一概而论。
2、汉代中耕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中耕也成为精耕农业的核心技术。两汉北方土壤耕作技术多样,包括垄作法、平作翻耕法、局耕法、免耕法等。垄作法适应性较强,是适应干旱趋势的耕作方法,在旱作农业区较常见。始创于汉的平作翻耕法、局耕法、免耕法,也是抗旱保墒的整地技术,并形成了耕—摩—蔺三位一体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汉时对整地的要求较严格,除了深耕还要细锄,深耕细锄成为汉代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
3、汉代时期铁器的推行促进了各地农业技术的发展。汉代中原诸郡铁农具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其中以牛耕铁犁与中耕器具为主要。
4、两汉之际是中原诸郡牛耕与铁农具不断普及的时期,耒耜与牛耕并存,在这一过程中精耕与粗放因地而异。
汉代中原诸郡地理环境多样,农业经济发达,由此决定了其耕作技术的发达与多样。中原诸郡的水利类型可分为南北两类,北部以沟渠为主,南部以陂塘居多,两汉之际南部陂塘水利多有发展而成为稻作为主的农业区;北部沟渠多为复修旧例,以麦作等旱作为主兼有稻作之利。对于中原诸郡的耕作法之性质,以出土农具与文献记载,认为此地技术之发达当属全国之先,但是精耕细作并非其唯一的选择,且其实现方式亦属多样。从时间维度上说,这样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各地耕作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其技术类型往往具有过渡性质。从空间维度上说,中原诸郡耒耜、牛耕皆有,兼具粗放与精耕。早期中原诸郡的农耕技术即已存在多样的技术类型,并以不同的技术组合形式存在,其表现方式也颇为复杂。这种多样化的技术组合是中原诸郡技术选择的必然趋向。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