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神农时代已有耒、耜的使用,而考古发现证实这些传说有实际依据。耒是一种尖刃农器,粕则为平刃农具,均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到了西周时期,农具的形态可能已与古代文献描述的不同。
耕田的工具叫什么
耕田的工具叫农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_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灌溉工具
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造并制作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
收获工具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碌碡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_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运输工具
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播种工具
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中耕除草工具
中耕工具用于除草、间苗、培土作业,分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两类。铁锄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石器时代:
农业发生之初,人们使用石锛、石斧进行砍伐,用火焚烧来开辟土地,这一阶段被称为“刀耕火种”。大约距今七、八千年以前,中国农业进入耜耕阶段。人们除了伐木烧荒,还需翻地,因此出现了石铲、石锄、石耜、骨耜、石犁等工具。此外,还有石刀、蚌刀、石镰、蚌镰等收割工具以及石磨盘、棒、石磨器、木杵等粮食加工工具。
2. 青铜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锋利、轻便的青铜农具,如铜斧、铜铲、铜锄、铜锸、铜镰等,但木、石、骨、蚌制农具仍是主流。
3. 铁器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铁和畜力被引入农业,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特点,标志着精耕细作阶段的开始。在接下来的近两千年里,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农具种类繁多,至元代已超过180种。
农业生产工具根据用途分为耕地、中耕、收获、加工等工具,代表工具分别是犁、锄、镰、磨。
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反映了人类不断利用和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状况的努力。古代文献记载显示,我国最早的农具传说为耒和耜。神农时代已有耒、耜的使用,而考古发现证实这些传说有实际依据。耒是一种尖刃农器,粕则为平刃农具,均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提升,原始的木、骨工具逐渐被金属工具取代,如青铜铲头。到了西周时期,农具的形态可能已与古代文献描述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