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推进“三大合作”作为创新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深松耕的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不会出现暗坷垃架空现象。不过,深松耕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的能力较差。
如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将其推向市场,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资源整合。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传统文化、工艺技术等人文资源,这些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例如,一些地区适合种植特色水果或中药材,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更适合发展畜牧业或乡村旅游。
其次,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品质提升。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再次,需要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发展深加工、精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提升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特色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特色产业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例如,某地通过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当地政府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水果,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建立水果深加工企业,开发果汁、果酱、果干等系列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这样一来,农民不仅可以通过种植水果获得收入,还可以通过参与深加工和销售工作获得更多附加收益。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抓好本土产业经营和发展?
1. 挖掘本土优势产业乡村振兴需着眼于本地特色,识别并发展依托自然条件、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产业。例如,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的农业、依托生态景观的旅游业、以及富含地方文化的手工艺品等。
2. 支持本土企业创新
政府应出台政策,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乡村内部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 建立乡村产业发展的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化的乡村产业发展平台,整合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帮助企业把握市场动态,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提供专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手段,加强当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如何运用特色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产业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农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对高效农业的贡献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把推进“三大合作”作为创新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支持和引导农技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组织,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企业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农民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二是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实行联组发展、整村推进的办法,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单体规模,取得规模效益;把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与发展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农业所占面积达到60%以上。三是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机遇,重点在那些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地处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村组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建设标准化厂房、门面房和宿舍楼等,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二是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为了少走弯路,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树立一些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来示范和带动面上的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基本耕作包括哪几种方式?
1. 翻耕:这种耕作方式通过翻转土壤来实现,可以分为浅翻和深翻。浅翻的深度在15至20厘米之间,而深翻则达到20至25厘米。翻耕能够对土壤进行多方面的处理,如疏松耕层、翻埋残茬、拌混肥料和控制病虫草害等。然而,翻耕也有其缺点,包括动土量大、消耗动能多、耕层偏松、下部有机质消耗强烈、水分损失较多、需要额外的耙、耱、压等作业来整理,以及可能形成新的犁底层等。2. 深松耕:深松耕使用无壁犁或松土铲进行,能够达到比翻耕更深的松土效果,一般为30至40厘米。这种方法可以打破犁底层,保持熟土在上、生土在下,避免土层混乱。深松耕的碎土效果好,地面平整细碎,不会出现暗坷垃架空现象。此外,它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可以间隔深松以减少风蚀,并且减少耙、压次数,降低成本。不过,深松耕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的能力较差。
3. 旋耕:旋耕使用旋转犁进行,能够有效地破碎土壤、消灭残茬和杂草,以及拌混肥料。这种方法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松碎、拌混和平整等多项功效。然而,旋耕的缺点是耗能大,生产效率较低,耕作深度较浅,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
表土耕作包括哪些内容
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作用深度限于土壤表层10厘米以内,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作畦和起垄等项内容。翻耕后的土壤往往不够平整,且土块较大,耙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破碎表层土块,并平整地面。耙地还具 有灭除杂草、拌混肥料、疏松表土和轻微压实土壤的作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翻耕后随即耙地,可起到保墒抗旱的功效。耙地的农具有圆盘耙、钉齿耙、刀耙等。
耱地,有些地方亦称耢地或盖地,在北方地区,常在耕地后与耙地结合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面、耱碎土块、耱实土壤,进而利于保墒和播种。耱地的农具通常为用柳条、荆条等编织的耱或厚木板、铁板等。
镇压是用镇压器使土壤表层由疏松变紧实的作业。镇压的主要功能是紧实土壤,同时还具有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紧实土壤可增加毛管作用,进而收到提墒、保持土表湿润的功效。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 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镇压常结合播种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用的农具有石磙及各种类型的专用镇压器。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1. 犁地:
犁地是指使用犁具将土壤翻犁,将土壤底部的肥力、水分等资源向上翻动,提高土壤肥力。犁地的深度和频率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性质而定,一般深度在20-40厘米之间。
2. 耙地:
耙地是在犁地后使用耙具对土壤进行细致翻耕,使土壤更加细腻松软。这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3. 碎土:
碎土是将大块土壤颗粒通过耕作工具碎裂成较小的颗粒。碎土作用在于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容水性,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4. 平整:
在耕作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平整,使土壤表面平坦。平整后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作物、灌溉和施肥,同时也方便农业机械的作业。
5. 施肥:
在基本耕作完成后,通常需要施入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供养分供作物生长。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6. 排水:
在耕作前,需要检查土壤排水状况,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因水分过多滞留导致水涝。如果土壤排水不畅,可能需要进行排水沟的开挖或其他排水设施的建设。
7. 保护土壤:
在基本耕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现象的发生。采取覆盖、梯田、栽植草本植物等方法,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8. 选择合适的作物:
在基本耕作前,根据土壤性质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不同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合适的作物种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什么是土壤耕作?为什么需要进行土壤耕作?
1. 土壤耕作是农业劳动的一部分,它包括对土壤进行翻耕、施肥和准备种植环境的过程。2. 耕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水稻种植前使用复合肥作为基肥,亩用量约为25至30公斤,通过人工撒施后进行田间平整,以便插秧。另一种是利用大型机械在水田中带水耕作,同样在灌水前施用基肥,然后进行田间平整。
3. 机械耕作,特别是使用大犁或圆盘耙,能够翻动土壤,促进深层和浅层土壤的交换,增加土壤透气性,排除有害气体,并且低温条件下对越冬害虫有自然的杀灭作用。
4. 稻田在泡水后,其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会降低,经过水耙散碎形成微团聚体,使得耕层更加紧密和细软。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形成犁底层,这是土壤耕作的一个重要结果。
5. 农田分为水田和旱田两种类型。水田通常靠近水源,能够常年保持湿润状态。而旱田则水资源较为紧张,通常依靠水库放水或使用抽水机灌溉。
6. 水田土壤耕作时,除了低洼田地需要水耕,其他田地最好结合干耕和水耕的方法。这有助于保持土壤的适度渗透性,同时维持一定的水层。
7. 水稻生长期间,需要保持田土上层细软肥沃,下层有团块结构,田面清洁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
8. 水稻种植的过程包括整地、育苗、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等一系列劳动密集的工作。水稻分为早稻和中晚稻,以及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等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