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肥力的四个指标(土壤肥力的四大生活要素有哪些)

时间:2024-12-0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7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土壤肥力的四大生活要素有哪些土壤肥力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狭义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部活动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侯光炯认为,土壤肥力是指在天地人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通过太阳辐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土壤胶体的情况下,土壤稳、匀、足、适的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四大生活要素有哪些

土壤肥力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狭义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
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部活动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侯光炯认为,土壤肥力是指在天地人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通过太阳辐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土壤胶体的情况下,土壤稳、匀、足、适的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目前一般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所以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要素。
二、土壤肥力分类
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一般自然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农业土壤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发展起来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中的产物,其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人工肥力: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种、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并随人类对土壤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2、土壤肥力按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对当季作物有效的肥力。
潜在肥力: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当季无效,经改良后可转化为有效的那部分肥力。
两种肥力可以相互转化,在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过程中要科学管理尽量使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
三、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
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

怎么判断土壤肥力?

答: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土壤中几乎含有作物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但并不能被作物全部吸收,只有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营养元素才能被作物吸收。土壤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叫做土壤肥力。在配方施肥中,首先要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的大小。由于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表现,目前还无法用确切的数量指标来表达土壤的肥力水平,更不能用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的数量来概括土壤肥力,所以通常把作物种在不施任何肥料的土壤上所得的产量即空白产量,作为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一般地说,空白产量高,说明土壤供肥能力强,肥力高;反之,土壤供肥能力弱,肥力低。

如何提高土壤肥力?

一、增施有机肥 
通过施用人、畜的粪、尿肥及堆肥、沤肥、绿肥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农肥来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肥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碳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作用。
二、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秸秆经过堆沤后施入土壤;另一种是在作物收获后,把秸秆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压,直接还田,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透气、透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用地养地的耕作方式,在轮作中注意两点:一是适当增加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在轮作过程中四年左右种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时豆科绿肥作物经翻压入土后,大量的根、茎、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种植耗地力作物要控制年限,豆类和瓜类作物不重茬、不迎茬,要五年以上轮作,这样有利于恢复地力,又防治病害。
四、种草肥田 
应大力提倡种植豆科牧草来培肥地力,增加经济产量。目前可种植的有草木犀、紫花苜蓿等,以此来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五、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  
林业的发展恢复是平衡生态,改善气候条件,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有利措施。合理的畜牧发展可以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质,是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直接措施。



扩展资料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
1、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营养(化学)指标。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和土壤环境指标等多种因子,并且全部因子都以数值表示,这样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个人凭直观从这些纷繁的数据中找出它们的内部联系很难,因此,必须借助数学方法,从多因素角度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
2、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因子加权综合法等。由于选取的指标不同,分析目标的差异,选择的评价方法也不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包括哪些要素?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营养因素: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空气、热量。
土壤肥力是土壤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矿质含量、腐殖质含量、酸碱度等诸多因素的一个综合概念,而不是指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
土壤表层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的现象。
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质的降低,致使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是以微生物的活动来实现的。向土壤中过量施入氮肥后,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团粒结构是带负电的土壤粘粒及有机质通过带正电的多价阳离子联接而成的。多价阳离子以键桥形式将土壤微粒连接成大颗粒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土壤中的阳离子以2价的钙、镁离子为主,向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的分泌物能溶解土壤中的磷酸盐,将磷素释放出来,同时,也将钾及微量元素阳离子释放出来,以键桥形式恢复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
望能采纳!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