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粒结构一般在耕层较多,群众称为“蚂蚁蛋”,“米糁子”。在中国,整地的主要作业包括浅耕灭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等。耢地耢地是中国北方旱区在耙地后或与其结合进行的作业。目的是使耕耙后的稻田地面平整,进一步破碎土块和拌匀肥料,促使土肥相融。
玉米地怎么耕 耕多深为宜 和不耕哪个保墒
玉米地耕地首先翻地20-25厘米,然后耙耢平整细碎土块即可。耕地的同时应该施入底肥。高产玉米玉米应该深耕,玉米所需养分的80%来自土壤,20%来自肥料,整地是为了使耕层上虚下实,有利于土壤保水、肥,增温。在具有良好的土体构造,耕层深厚的土壤上面种植玉米为宜。
一、玉米地怎么耕
1、在玉米地内进行耕地首先翻地20-25厘米,然后耙耢平整细碎土块。这样操作有利于疏松土壤、掩埋残茬、消灭杂草。耕地的同时应该结合底肥施入。
2、种植玉米一般要求地面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耕层上虚下实,团粒结构多、土质松散适度,土壤肥力高,供肥保肥能力强。在具有良好的土体构造,耕层深厚的土壤上面种植玉米为宜。
3、高产玉米要求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疏松、大小孔隙比例适当、湿而不粘、干而不硬,并且水、肥、光热等各因素要相互协调,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玉米所需养分的80%来自土壤,只有20%来自肥料。所以整地是为了使耕层上虚下实,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增温。
二、玉米地耕多深为宜
玉米地耕地深度应该根据各地气候、土质、施肥量、土层厚薄来决定,土层深厚、基肥量多的可深耕20-25厘米,而土层薄、施肥量少的,耕作深度只宜15-18厘米;黏性大的土壤深耕可以改善底土水、气壮况,沙盾土不宜深耕,以免破坏底墒造成漏水漏肥。
三、玉米地耕地和不耕地哪个保墒
玉米地不耕地比较保墒。免耕播种玉米时未破耕层结构,播后可以起到保墒作用。种植玉米旋耕可以消灭一些杂草和害虫,播种时播入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料,土壤封闭效果好,但有可能延误工时,排涝不如免耕,且生长过程中遇到风雨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好的泥土有那些特征?
好的泥土有以下这些特征:1、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 耕层深厚和良好的土层构造是高产土壤的基础,肥沃土壤应具有松软、深厚、肥沃的爽水耕作层,不明显的犁底层,紧实的心土层。
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水平和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熟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潜在肥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养分转化,使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3、酸碱度为微酸至微碱 微酸至微碱是多数植物、土壤微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其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转化。
4、土温稳定,耕性良好 肥沃的土壤,上下土层和昼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幅小,稳温性好,有利于早播、早熟、高产。
5、地面平整 地面平整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表冲刷,促进降水渗入土体,有利于土体内水分、养分均匀分布。
农业土壤耕层有什么结构?
土壤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形成土壤结构。除砂土外,土壤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是聚集在一起以土壤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状的影响也是通过土壤结构性表现出来。土壤结构的类型有片状的、块状的、柱状的和小颗粒粒状的。在旱地表层常出现片状的土壤结皮和板结层。有趣的是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土壤表面由于苔藓、地衣、地钱、真菌、细菌等低等植物的生长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片状结构,又称为荒漠生物结皮,是沙地固定状况的重要标志。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内部孔隙少,致密紧实,都属于不良结构体。农民把大的土块称为坷垃,俗话说:“庄稼既怕草,更怕坷垃咬”。在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土壤结构体是团粒结构,它是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团粒结构一般在耕层较多,群众称为“蚂蚁蛋”,“米糁子”。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在水田中微团粒的数量比团粒的数量更重要,越是肥沃稻田土壤微团粒数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