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的结构与性能(从三种土壤质地来描述土壤生产性能)

时间:2024-12-1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黏质土的土壤颗粒细小,土壤粘重,保水性能良好,排水性和透气性能差。水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上下土层密切配合,使整个土体成为能协调供应作物高产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良好构型。此外,肥沃水稻土必须有适度的渗漏性质。不利于通气透水,造成土壤干旱,水土流失。

土壤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分为哪3层

土壤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1、表土层:

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 。O层是枯枝落叶层,A层是腐殖质层,E层是淋溶层,以上三层为表土层。

2、心土层:

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B层是淀积层。C层是风化层。R层是岩石层。以上三层为心土层。

3 底土层: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底土层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到60厘米以下的深度。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

土壤的分类:

土壤可分为壤土、砂质土和黏质土这三类,壤土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含沙量一般,保水和透气性能一般。砂质土的含沙量较多,土壤颗粒大,透气性和排水性能很强。黏质土的土壤颗粒细小,土壤粘重,保水性能良好,排水性和透气性能差。

从三种土壤质地来描述土壤生产性能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1、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具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耕作方便,不易板结开裂和春季升温快的特点。但保水保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水肥力差,有效的矿质营养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

2、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土质细密,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栽培蔬菜的成熟期较晚:保水保肥力强,但排水不良,浇水后易干裂,不便耕作;播种后缓苗比较困难,植株根部吸收难度大,发育比较迟缓。这类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有丰产潜力。

3、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较慢,保水保肥较好,土壤结构良好,便于耕作有机质和天然养分较为丰富,是一般蔬菜较为适宜的土壤。

扩展资料

砂质土土壤砂性大,土质松散,粗粒多,毛管性能差,肥水易流失,其潜在养分含量低。这类土壤宜多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或种绿肥适时翻压培肥地力,逐步改善土壤性状。追施肥料应注意:应施速效性肥料,便于作物快速吸收,避免雨后或冲施后肥料流失宜“少食多餐”。

适当增加施肥次数,这样既可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又可减少流失;采用沟施或穴施等集中施肥法;四是掺土施肥法,既可保全养分,还有改土作用

什么样的土壤是肥沃的土壤

一般高产肥沃的土壤,具备以下特征:
(1)良好的土体构造(土体构造是指土壤在1米深度内上下土层的垂直结构,它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组合。)
高度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都具有上虚下实的土体构造,即耕作层疏松、深厚(一般在30厘米左右),质地较轻;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黏。既有利于通气、透水、增温、促进养分分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43564解,又有利于保水保肥。上下土层密切配合,使整个土体成为能协调供应作物高产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良好构型。
肥力高的水稻土一般都具有松软肥厚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8厘米左右),既滞水又透水、发育良好的犁底层(厚度10厘米左右),通气透水性好的斑纹层(心土层、储育层),以及埋藏较深、保水性较强的底土层(又叫淀积层或青泥层)。各层互相依存,互相协调,既有利于养分释放和供应,又可促进根系的活动,且肥效稳长,易于调节管理,从而收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肥沃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在于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量协调,达到一定的水平。北方高产旱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20克/千克以上,全氮含量达1~1.5克/千克,速效磷(P)含量1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含量150~200毫克/千克以上,阳离子交换量20摩尔/千克以上。
肥沃水稻土的适量有机质含量为20~40克/千克,全氮量为1.3~2.3克/千克,全磷和全钾量分别为1~15克/千克以上,阳离子交换量一般为10~25摩尔/千克。
(3)良好的物理性质
肥沃土壤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诸如质地适中,耕性好,有较多的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孔隙比例1∶(2~4),土壤容重1.10~1.25克/厘米3,土壤总孔度50%或稍大于50%。其中,通气孔度一般在10%以上,因而有良好的水、气、热状况。此外,肥沃水稻土必须有适度的渗漏性质。一般肥沃水稻土多为爽水田,日渗漏量为9~15毫米,漏水田渗漏量太大,漏水漏肥。囊水田渗漏性极差,水分多、空气少,常因有毒物质过多的累积而抑制水稻的生长。
根据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土壤具备哪些特性?

1 块状结构体: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走私一般大于3cm,1-3cm之内的称作核状结构体,外形不规则,多在粘重而乏有机质的土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结构,由于相互支撑,会增大孔隙,造成水分快速蒸发跑墒,多有压苗作用,不利植物生长繁育。 2 片状结构体: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犁耕层、森林的灰化层、园林压实的土壤均属此类。不利于通气透水,造成土壤干旱,水土流失。 3 柱状结构体和棱状结构体:沿垂直轴排列,垂直轴大于水平轴,土体直立,结构体大小不一,坚实硬,内部无效孔隙占优势,植物的根系难以介入、通气不良、结构体之间有形成的大裂隙,既漏水又漏肥。 4 团粒结构体:这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结构体土壤类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价值。其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