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土层的密切配合使得整个土体成为能协调供应作物高产所需的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良好构型。其中,通气孔度一般在10%以上,因此具有良好的水、气、热状况。此外,肥沃水稻土必须具有适度的渗漏性质。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层,这部分也称作半熟化层。在土埂上种植草木、树或多年生豆科绿肥,固坡护坎。
什么样的土壤是肥沃的土壤
一般而言,高产的肥沃土壤具有以下特点:1. 良好的土体构造:高度肥沃的旱地土壤通常具有上虚下实的土体构造,耕作层疏松且深厚(约30厘米),质地较轻;心土层较紧实,质地较黏。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通气、透水、增温、促进养分分解,又有利于保水保肥。上下土层的密切配合使得整个土体成为能协调供应作物高产所需的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良好构型。例如,高产的衡水稻土具有松软肥厚的耕作层(约18厘米),良好的犁底层(约10厘米),通气透水性好的斑纹层(心土层、储育层),以及埋藏较深、保水性较强的底土层(又称淀积层或青泥层)。这些层次的互相依存和协调,有利于养分释放和供应,促进根系活动,实现高产稳产。
2. 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肥沃土壤的养分含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量协调,达到一定水平。北方高产旱作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常在15~20克/千克以上,全氮含量达1~1.5克/千克,速效磷(P)含量1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含量150~200毫克/千克以上,阳离子交换量20摩尔/千克以上。肥沃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为20~40克/千克,全氮量为1.3~2.3克/千克,全磷和全钾量分别为1~15克/千克以上,阳离子交换量一般为10~25摩尔/千克。
3. 良好的物理性质:肥沃土壤通常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如质地适中,耕性好,含有较多的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孔隙比例约为1∶(2~4),土壤容重1.10~1.25克/厘米3,土壤总孔度50%或稍大于50%。其中,通气孔度一般在10%以上,因此具有良好的水、气、热状况。此外,肥沃水稻土必须具有适度的渗漏性质。一般而言,肥沃水稻土多为爽水田,日渗漏量为9~15毫米,漏水田渗漏量太大,漏水漏肥;囊水田渗漏性极差,水分多、空气少,常因有毒物质过多累积而抑制水稻生长。根据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土壤肥力的高低。
土壤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自然土壤的结构从上至下可分为六个层次:1. 有机层(O层):这一层主要由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组成,主要以未完全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2. 腐殖质层:此层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颜色深,通常呈灰黑色或黑色。
3. 淋溶层(A层):由于水分溶解矿物质并向下移动,此层矿物质含量减少,颜色相对较浅。
4. 淀积层(B层):该层聚集了从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质地较为黏重,紧实,颜色通常是棕色或红棕色。
5. 母质层(C层):由较为松散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6. 母岩层(R层):这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通常,土壤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7. 表土层:在农业地区,表土层又可细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耕作层是经过耕作的、腐殖质含量较高的熟化土壤层;在森林覆盖区,表土层由枯枝落叶层构成。
8. 心土层(生土层):这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也称作“生土层”,其特点是没有经过耕作,保持了母质的特性。
9. 底土层:即母质层,是土壤中未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征的一层。
表土层具有强烈的生物积累作用,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因此肥力较高。在耕作土壤中,表土层可以进一步分为上表土层和下表土层。上表土层,即耕作层,是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佳的部分。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层,这部分也称作半熟化层。
基本农田的主要控制指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第一部分 稻田
一、选点要求
1、地形部位: 位于河流阶地、沟谷盆地、洼地和平坝,以及中低山丘陵缓坡旁、沟垄或冲垄,地势平缓,适于作物生长。
2、自然条件:水源、光照条件较好,存在的中低产田能够进行改造,集中连片,规模在3公顷以上。
二、工程技术要求
1、充分开发河流与地下水资源及天然降雨,具有完善的动力提灌或塘、库蓄水设施,配置完善的主、干、支渠,提高水源保证率。修建农、毛、斗渠,完善田间灌水设施,实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水资源。
2、地面排水工程设计为二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不淹田,二日内排除积水。配置三种功能的排水沟,都是石砌明、暗沟,即深度大于100cm的拦山沟和中心主排水沟(排洪沟),以及深度60-80cm的排渍支沟和导泉沟。能够满足大、小季作物生长的排水要求,水稻淹水期间Eh为-100mv至100mv。
3、田间沟渠、田埂做到稳、固、牢,合理布局。
4、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备田间机耕道、生产便道,满足生产要求。
三、耕作培肥技术要求
1、建立合理的水旱轮作制度,实行稻—萍—油或稻—肥轮作,冬种作物生长良好,一年二至三熟制。
2、秸杆还田和种植利用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油菜、小麦和部分水稻等作物收获后,秸杆用于归还稻田,冬季种植利用绿肥或其它豆科作物,一般连续3—5年。
3、增施有机肥料1500—2000公斤/亩以上,连续3—5年,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
4、校正施肥,每亩施磷肥100公斤(p20515公斤)和钾肥30公斤(k2015公斤),连续3—5年,补充并校正土壤缺素。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需达到的指标
1、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有机质:25-45g/kg
速效磷:≥15m g/kg
速效钾:≥100m g/kg
PH:6.0—7.5
耕层厚度:≥18—20cm
耕层质地:壤土至粘土
2、土体厚度60—80cm以上。土体构型为A—P—W—C(G)或A—P—Bw—C,无障碍层次。
3、抗旱能力达到60天以上的保证灌溉,能够满足大、小季作物生长的灌排水要求。
4、无明显的农业生产障碍因素,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5、按照DB52/T435—2002《贵州省耕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耕地地力等级达到四等地以上。
第二部分 旱耕地
一、选点要求
1、地形部位:村寨附近的台地,中低山及丘陵缓坡地段和台地,河流阶地及溪沟两侧,槽谷坝地及丘陵盆地、坡旁,岩溶冲沟及洼地,山原坝地。地面坡度小于150,地形坡度小于250。
2、自然条件:光照条件较好,自然植被良好,土层深厚(60cm以上),中低产土能够进行改造,相对集中连片,要求规模在2公顷以上。
二、工程技术要求
1、旱耕地的地面坡度5—150时,修筑石硬或土埂的水平梯土。(1)梯埂的走向平行等高线,筑埂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土埂角度以65—850为宜,石埂锐角大于土埂。(2)修筑梯埂,必须清基;土埂夯实,埂砌牢。(3)梯土外高内低,内边靠近上坎脚下10cm处,修建宽30cm,深20-25cm的蓄水、排水、灌水沟,以利蓄水抗旱、排洪,防止水土流失。(4)平整土地时,不打乱土层,保护耕层。(5)梯土的梯面宽度要求在3米以上。
2、合理布局和修建灌排水沟、拦山沟,并按亩均8立方米的蓄水量修建蓄水池、窖,做到沟池(窖)相连,蓄集、利用天然降雨。
3、田间沟渠、田埂做到稳、固、牢,合理布局,土块达到厚、平、肥。
4、连续3—5年,采用聚土垄作,每年深耕一次以上,每年每亩掺油砂或粘土5吨,增厚活土层,改善土壤质地状况。
5、建立水保林带。相隔30—50米,沿等高线种植5—10米宽的草被、树或其它多年生植物带,截留水土。在土埂上种植草木、树或多年生豆科绿肥,固坡护坎。
三、耕作培肥技术要求
1、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采用旱地分带轮作制。普通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土壤的时间。一年二至三熟制。
2、秸杆还土和种植利用绿肥。连续3—5年,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后,秸杆用于归还土壤;冬季种植绿肥或其它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增施有机肥料,连续5年,每年每亩1500—2000公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校正施肥,连续3—5年,每亩增施磷肥100公斤(P20515至20公斤)和钾肥30公斤(K2015公斤),校正和补充土壤缺素。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需具备的指标
1、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有机质:20-40g/kg
速效磷:≥10m g/kg
速效钾:≥100m g/kg
PH:5.5—7.5
耕层厚度:≥18—20cm
耕层质地:壤土至粘土
2、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至轻度,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常年保持在40—60%。
3、耕地连续抗旱能力大于15天,保灌两次以上,达到水浇地标准。
4、土体厚度大于60—80cm,土体构型为A—P—B或A—B—C。
5、无明显的农业生产障碍因素,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6、按照DB52/T435—2002《贵州省耕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耕地地力等级达到五等地以上。
什么是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一、土壤类型的形成及分布
(一)土壤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天津市区域小,但受气候、地貌、植被、成土母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仍形成多种土壤组合形式。北部中低山、丘陵区,在成上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地带性土壤褐土。广大平原区,地势低平,地下潜水位较浅,土体受地下水频繁作用,产生草甸化过程,形成了隐域性土壤浅色草甸土,即潮土。在低洼易涝、长期或季节积水洼地,因水渍作用产生沼泽化过程,形成了隐域性土壤沼泽土。在冲积平原及海积平原区的微地形较高处,一定矿化度的地下水,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产生地表积盐,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海积冲积平原区,由于地下水较浅且矿化度高,加之海潮的影响,形成了滨海盐土。
天津市的土壤在淋溶、淀积、粘化、草甸化、沼泽化、盐渍化、熟化等成土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共6个土类、17个亚类、55个土属、459个土种。
(二)土壤类型分布
1.棕壤
分布在蓟县北部海拨700一900米以上的山地八仙桌子一带,面积7.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07%。在暖温带半润湿气候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覆被下,有苔藓、莎草生长。林中光照不足,夏季高温多湿,冬季寒冷,枯枝落叶缓慢分解,积累大量有机质。蓄纳降水而使薄层土体得到充分淋溶,无石灰反应,粘化淀积作用明显,表层好气分解物随水下渗,使土体变成棕色,盐基不饱和,呈微酸性反应。
2.褐土
分布在蓟县,面积785.91千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74%。从海拔750米以下的广大山地、丘陵、到山麓平原均有分布,垂直带谱出现于棕壤之下。土壤通体为褐色,发育层次明显,一般由耕作层、淀积粘化层两个基本层段组成。心土质地比较粘重,由于淋溶作用不同,有的有石灰反应,有的没有,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由于山地高度、坡度的差异,褐土土类呈现不同的微域分布,形成不同的亚
类:
(1)粗骨性褐土:分布在山地上部和陡坡。植被破坏,土层薄仅20—30厘米,土体内有石块、石渣,土壤侵蚀严重,表土多流失。只宜发展林牧业。
(2)淋溶褐土: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及洪积扇,占褐土总面积的60%。土体由于淋溶作用强烈,无石灰性反应。
(3)石灰性褐土: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含砾质10%左右,发育在石灰岩母质和洪积冲积母质上,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
(4)褐上性土:发育在洪积冲积物及人工堆垫土上。成土时间短,无明显褐上特征。
(5)复石灰性褐土: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复被有具石灰反应的表上层,心土及底土无石灰反应。土体厚薄不一。
(6)潮褐土:分布在洪积扇中下部,地下水位在2.5—3.5米的山麓平原和潮土交界处。既有褐土特征,又有潮土特点,有锈纹锈斑。由于水分状况较好,地势低平,坡度干缓,很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较高,大部分为粮、棉、油、菜高产田。
3.潮土
我市冲积平原广阔,地面平缓,平原中河流密布,水系纵横,泛滥沉积历史较久,并有古黄河泛滥沉积地带,交接洼地、河间洼地星罗棋布,造成土壤的多样性。
潮土是我市面积最大的土类。面积8368.66平方公里,约占72%,多分布在宝坻、武清、宁河、静海及各郊区。潮土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承受地下水影响,并经耕种熟化而成。潮土土体构型复杂,沉积层次明显,土体构型和质地排列受河流泛滥影响在不同地段呈现很大差异。地下水的状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潮土的特点。由于地下水埋藏浅,可借毛管作用上升至地表,呈现明显的返潮现象。地下水的频繁升降,氧化还原作用的交替发生,影响土壤中物质溶解、移动和积淀,土壤剖面中形成明显的锈纹锈斑。经长期的人类耕作,耕作层中土壤疏松多子L,有效养分表土显著高于心土,作物根系的穿插打乱了原有的冲积物层次。低平地区,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也高,易盐渍化,形成盐化潮土。一些洼地,土壤质地
偏粘,内、外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受季节性积水短期积水作用,土壤在潮土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沼泽化过程,土色较灰暗,底部具有灰色的潜育层,往往夹有大量沙姜。湿度增大,形成湿潮土。
潮土由于垦殖前生草时间短,有机质积累少,垦殖后作物秸杆又大量携走,虽然施用—些有机肥料或进行秸杆还田、种植绿肥等,土壤有机质累积量仍不多,但经人为耕作垦殖,水肥气热条件均有很大改善,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潮上分为普通潮土、褐潮土、脱沼泽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盐化湿潮土等6个亚类。
4.沼泽上
即湿上,面积约30小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2.6%。洼淀在淹水条件下经历潜育化过程,形成了沼泽土。在积水和还原条件下,土壤中形成兰灰色潜育层,嫌气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含量较高,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些大洼底部,如大黄堡、七里海。因河流冲积物的不断覆盖,洼地逐渐抬高,地下水位相对降低,加之大规模的兴修农田水利,改善排水条件,多数沼泽土产生脱水现象向潮土过渡。
5.水稻土
淹水条件下,由水耕熟化发育成的土壤类型。由于稻田淹水时间短,种植年限相对较短,加之水旱轮作,因此天津市水稻土特征并不典型。
6.滨海盐土
分布于塘沽、汉沽、大港等区,面积约813.5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97%。由于海水影响,地下咸水的浸渍,具明显的潜育层。地下水矿化度在10克/升以上,部分地区可高达30克/升以上。
分析天津市土壤的分布规律可见,地形是制约全市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北部中低山丘陵及洪积扇分布地带性土壤褐土和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受地形和成土年龄的作用,随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成土年龄由长至短,土壤分布依次为:潮土——盐化潮土一沼泽土一盐化湿潮土一滨海盐土(表2一17)
1.棕壤
表层有枯枝落叶,下层多为腐殖质层,含有机质和全氮较多,结构多为团粒状,PH值5.86—6.63,呈微酸性。但土层薄、坡陡,侵蚀比较严重。
2.褐土
腐殖质层较薄,有机质及氮素含量较丰富,但磷素较缺。此类土壤一般质地适中,耕性及结构良好。由于地下水位低,矿化度亦低,没有盐碱化的威胁,PH值呈中性和微碱性,适种性广。
3.潮土
系天津市冲积平原的基本土类,其形成与熟化受河流性质、冲积物沉积层次以及人为耕作的影响很大。因此,土地构型复杂,剖面中沉积层次明显,其质地排列受河流泛滥沉积的影响差异很大。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性质之—,它指示土壤中各种粒级的不同比例所表现出的粗细沙粘程度。土壤质地和质地层次排列不同,土壤性状也各异。对耕性、土壤水分、空气、养分的存储和释放、热量状况都有直接影响。
沙质土:耕作容易,适耕期长,降雨和灌溉后渗漏严重。排水快、保肥保水性、抗旱能力差。由于粒间孔隙大,土壤通气良好,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含量低,而且易流失,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以下。此类土壤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生产
壤质土:沙粘配合适当,质地适中,农业生产性状良好,具有适当的保水保肥性、通气透水性,又有良好的耕性,发老苗也发小苗,耕层土壤有机质一般在1%以上。
粘质土:质地粘重,耕作困难,适耕期短,耕后易起坷垃,粒间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保水保肥性强。
天津市地处九河下梢和滨海地区,多为静水沉积,土壤质地以粘重为主。全市土壤中,重壤及粘土约占40%,中壤占21.8%,而沙土及沙壤不足8%。沙土多分布在武清永定河故道和龙凤河老泛区及北辰区西部。潮土的质地与肥力相关,质地愈粗,养分含量愈低。
4.滨海盐土
滨海地带土壤大多质地粘重,但含盐量大,PH值多在8以上,有机质在0.39—1.84%之间,全氮含量在0.03—0.1%之间。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地下水位小于]米,地下水矿化度高达30毫克/升,应因地制宜加以开发利用。
(二)土壤盐渍化
天津市多退海之地,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下,春季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沿土壤毛细管,随水分上升到地表,水散盐存,易在平原微域地貌引起积盐。尤其是滨海地区,成土母质含有大量盐分,加之海水的入侵,土壤在强烈蒸发下,表层强烈积盐。因之,历史上盐渍化土壤较多。除上述自然因素外,渠边渗漏、大水漫灌、稻田和旱田的插花种植以及排灌不配套等等,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致使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按照轻度盐化(0.2—0.3%)、中度盐化(0.3—0.6%)、重度盐化(0.6—1.0%)的标准,全市共有盐渍化土壤302万亩,其中轻度盐化218万亩,中度盐化78万亩,重度盐化5.5万亩。
1991年,全市开展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按照全国统—标准,即轻度盐化(0.1—0.2%)、中度盐化(0.2—0.4%)、重度盐化(0.4——0.6%)、盐土(>0.6%)的盐分分级,全市土壤盐渍化土壤为364万亩,其中轻度盐渍化218.9万亩,中度盐渍化113.7万亩,重度盐渍化23万亩,盐土8.27万亩(表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