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耕种的图片动画(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游后感)

时间:2024-12-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耕种的图片动画(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游后感)

牛郎织女连环画怎么画

材料:笔、彩色笔、纸板

1,先画牛郎耕种遇到了美丽的织女。

2,然后两人迅速相爱并成亲。

3,然后画一年后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宝宝。

4,继续画王母娘娘知道后抓回天庭。

5,然后画黄牛死后让牛郎用他的皮飞往天庭。

6,最后画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初一数学小论文

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

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游后感

昂昂溪遗址博物馆原馆于2002年筹建,2004年8月开馆,当时分为昂昂溪文化和江桥抗战两部分展览内容。
2011年初,因原展览布展陈旧,博物馆决定根据依托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昂昂溪遗址群而建立的优势,由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专家进行陈列内容设计,河北金大陆公司进行陈列形式设计和施工的昂昂溪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已经完成。
  昂昂溪遗址博物馆展览陈列更新改造后,新的陈列主题为“北方渔猎文明的摇篮”和“梁思永先生与昂昂溪文化”,展馆共分为序厅、展厅A区、展厅B区和展厅C区。
  序厅由最初的幕布形式,更新为现在的中间为木质浮雕、两侧是背景布的立体感风格。前言部分的木质基座也以仿旧处理,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展厅A区主要展示大纲的第一部分“旷世考古”、第二部分“渔猎文明”。进入展厅,首先是“海东青”陶塑的主题展墙,四周设计为主展线,以渔猎生活的影像为背景,依次展示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标题、图版、文字等相关资料,并用通体柜、俯视柜展示相关文物。展厅的中心区域,圆形的多媒体空间是整个展馆最大的亮点。6台投影仪的交错播放,既展示出昂昂溪人民在晨辉照耀下的渔猎情景,影像中穿插的白桦树影光带,更给人以时空交错之感。这是一个老房遗址复原场景,昂昂溪远古先民住的是树枝和芦苇搭建的房屋。这个空间上面的圆顶就是一个圆锥形的穹顶,一根根粘上的芦苇使观众获得坐在原始人屋内向上看的时光倒流感觉。空间里,是大型多媒体环幕景观,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逼真地呈现了昂昂溪人渔猎、耕种、打造、建屋等生活劳作情景。走进环幕,就可以倾听天空中的鸟鸣、汩汩的流水声和野兽奔跑的响动,而斗转星移、风雷雨电等自然现象,和远古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制作石器、下河捕鱼等生产劳作场景,更令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远古人生活生存的状态,突破了过去仅凭讲解和图片去想象的展出效果。这种3D展示手段,在国内也属先进。
  展厅B区主要展示第三部“保护研究”、第四部分“参与互动”。圆形展厅四周展壁展示了出土于昂昂溪遗址的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多种精美器物,用通体柜、俯视柜精品柜展示不同特点、不同类别的器物。在展厅的中心区域,是一组昂昂溪人制作工具、盘条制陶、磨制玉器的雕塑群场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群雕都是根据资料以及人骨测定数据精密制作而设计的。展览最后是互动展区,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新添置的单面式触摸屏和电子翻书仪,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与动手性。人们既可以挥手翻页阅读电子书刊,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修补”陶器的游戏。高科技手段在设计中的运用,使观众对昂昂溪地区远古人类的生活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之余,也增添了展览的趣味性。
  展厅C厅为梁思永先生纪念展厅,是此次基本保持原貌的展厅。梁思永先生1930年9月19日开始,不顾深秋的天气和羸弱的身体在昂昂溪五福遗址做了为期四天的考古发掘,发表了《昂昂溪史前遗址》的论著,从而使昂昂溪文化闻名中外。发掘至今已有80多年,为纪念梁思永先生对昂昂溪文化事业的贡献,昂昂溪遗址博物馆此番重新布展,让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考古学先驱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体来说,昂昂溪遗址博物馆展览陈列是昂昂溪遗址群的缩影与索引。陈列设计坚持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三者统一,将科学的思想内容、完美的艺术形式、现代的科技手段三方面完美结合,努力拓展陈列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突出中国北方草原古代民族文化特色,展示渔猎经济生活的特点,选准用足标志性文物,精美细小石器采用同类文物集群式展示,并附以典型细石器的大型照片或放大模型。观众在馆内参观后,还可前往周边遗址现场身临其境参观考察,以进一步体味原始时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