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的步骤(非洲菊的养殖方法,非洲菊怎么养,非洲菊图片)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1. 犁地:
犁地是指使用犁具将土壤翻犁,将土壤底部的肥力、水分等资源向上翻动,提高土壤肥力。犁地的深度和频率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性质而定,一般深度在20-40厘米之间。
2. 耙地:
耙地是在犁地后使用耙具对土壤进行细致翻耕,使土壤更加细腻松软。这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3. 碎土:
碎土是将大块土壤颗粒通过耕作工具碎裂成较小的颗粒。碎土作用在于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容水性,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4. 平整:
在耕作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平整,使土壤表面平坦。平整后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作物、灌溉和施肥,同时也方便农业机械的作业。
5. 施肥:
在基本耕作完成后,通常需要施入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供养分供作物生长。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6. 排水:
在耕作前,需要检查土壤排水状况,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因水分过多滞留导致水涝。如果土壤排水不畅,可能需要进行排水沟的开挖或其他排水设施的建设。
7. 保护土壤:
在基本耕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现象的发生。采取覆盖、梯田、栽植草本植物等方法,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8. 选择合适的作物:
在基本耕作前,根据土壤性质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不同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合适的作物种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什么是土壤耕作?主要内容有哪些?
土壤耕作是根据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机械的方法,为提高土壤肥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耕翻、耙耢、镇压、起垄、中耕等环节。通过土壤耕作,可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减少杂草和病虫,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土壤耕作法 名词解释
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保土耕作法。主要有五种:①等高耕作法。在缓坡地上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可减少径流和水蚀,有保土保肥作用。②沟垄耕作法。通过翻耕,在坡地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垄上栽种作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一般也按等高线耕作,适于坡度较大的坡地采用。③残茬覆盖耕作法。地表留下足够数量的残茬或藁秆,用以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地面板结,茬地上直接播种。④带状耕作法。播种行耕翻种植作物,行间留茬覆盖。土壤局部耕作,而全田终年覆盖。⑤少、免耕法。前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后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一般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广义的免耕也包括少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但残茬覆盖,土温较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在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后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除草剂和杀虫剂耗费较多,其防治效果有时也不显著。长期免耕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和加重病、虫、草害等问题。低洼易涝、土质黏重坚实和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地不宜采用免耕。非洲菊的养殖方法,非洲菊怎么养,非洲菊图片
土壤准备1、土壤耕作和基肥:种植前深耕一次(30-40cm),将化肥和厩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kg,5m3腐殖土,过磷酸钙65kg,复合肥50kg)施入土壤后深翻(15-25cm)。 2、理 墒:附近开70-100cm深的排水沟(根据水位高低而定),起45cm的高畦,畦宽1.0m,沟宽
非洲菊
40cm。 3、土壤消毒:采用甲醛消毒和维博亩等化学药品(暂定)消毒,以40%工业甲醛消毒为例:稀释浓度为1%,均匀喷洒土壤,喷洒后迅速盖好塑料薄膜密闭闷熏,2-3天后揭膜,风干土壤两周后淋水冲洗,再过两周后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药品根据使用说明和试验决定。第一次种植的土壤不必消毒。
种苗选择及定植
种苗选择:选择苗高11-15cm、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 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咬伤缺口和机械损伤。 定植时间:周年均可定植,但从生产及销售的角度考虑,4-6月份为较理想。 定植方式:每畦种3行,中行与边行交错定植,株距30cm,每平方米定植9-10株,每棚可栽种1100余株。 定植方法:种植前2-3天,给土壤浇透水;种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栽种时要深穴浅植,根颈部位露于土表1-1.5cm,否则,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浅,采花时易拉松或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时浇透水。
栽培管理
1.小苗期的管理:定植后用70%的遮阳网遮光7-10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加光照;通过侧膜和顶膜的
非洲菊
开启和关闭来调节昼夜温度,昼温保持在22-25℃,夜温20-22℃,持续1个月;这个时期用喷淋浇水,浇水时间在早晨为好。在植株旁控一个小洞,来指示土壤的湿度,水分不宜过干和过湿,浇水频率5天一次,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土壤结构、天气状况等具体来定;每天逐株检查,及时剔除带病植株,补上健壮小苗。 2.成苗期的管理:种植后1个月左右,非洲菊就进入旺盛生长期,光照过强时需适当遮荫;温度调为夜间14-16℃,白天18—25℃为最低温度;每隔1周用0.1%的复合肥(N:P:K为15:15:15)浇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叶面肥;喷施广谱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3次防病。 3.花期的管理:3-4个月左右即进入花期。每隔1周施用N:P:K=12:12:17的复合肥1次。采用叶面喷施微肥,一般25天1次,每次用0.1-0.2% Ca(NO3)2.4H2O,0.1-0.2%的螯合铁加0.1-0.2%的硼砂加5-10ppm的钼酸钠进行叶面交替喷施;浇水采用滴灌,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不要从叶丛中浇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及时拔草,清除病叶、枯叶,拔出病株并用生石灰进行植穴的土壤消毒;夏季花期,要注意遮阳及通风降温,冬季花期,注意保温及加温,尤其应防止昼夜温差太大,以减少畸形花的产生。编辑本段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疫病
防治关键技术:连作土壤必须用威博亩和甲醛等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见说明;浅植,根颈露于表面
非洲菊
1cm;防止土壤过湿,表土10cm以下土壤放入手心用力捏紧后不成团,即可以浇水;发病初期,叶片部分发红,开始出现萎蔫,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尔后7天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时间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度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白粉病
防治关键技术: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用20%菌克烟雾熏烟防治,每隔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另外,用硫磺熏蒸法防治,每个熏蒸器每次投放硫磺粉20-30g,于每日17时放帘后,保持棚内密闭,通电加热2小时,每隔6天更换一次硫磺粉,连续熏蒸15天止。在白粉病病发期,每天熏蒸8-10h,10天左右即可消除白粉病。
斑点病
防治关键技术: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喷施2.5%腈菌唑乳油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灰霉病
防治关键技术:控制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将密植的、生长过密的叶片疏除;增加通风透气,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从植株冠丛以下浇水;为防止水蒸气在花朵上凝结,晴天早晨10点以后,要逐渐拉开侧棚,避免棚内温度急剧升高;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叶面喷雾,并结合烟雾剂进行防治。
白粉虱
防治关键技术: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选好药剂和正确用药: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轮换用药。效果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