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的基本步骤(大蒜如何种植方法的相关视频)
苗圃的整地步骤有哪些?
整地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平整,全面耕到,土壤细碎,清除草根石块,并达到一定深度。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浅耕灭茬:
是以消灭农作物、绿肥、杂草茬口为主要目的的表土耕作措施。如果在农田或撩荒地、生荒地上新建苗圃,或者苗圃进行轮作,前茬是农作物、绿肥等,在春播的前一个秋季,作物收获后,就要进行浅耕灭茬。浅耕的深度农田一般4~7厘米,荒地10~15厘米。
浅耕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切碎盘根错节的根系,减少耕作阻力。浅耕一般在农作物收割后立即进行,越早防止土壤蒸发效果越好。
浅耕工具为园盘耙、钉齿耙等。
2.耕地:
具有整地的全部作用,是整地的中心环节。
耕地深度:耕地的深度应根据育苗要求和苗圃地条件而定。播种苗区一般在20~25厘米,扦插苗区为25~35厘米。耕地过浅限制了根系生长,耕地过深,又会使苗木根系生长过长,起苗时易受损伤而降低苗木质量。耕地深度也和土壤条件有关。南方土壤粘重,北方土壤干旱,适当深耕,可改良土壤,增加蓄水。沙土地和土层薄的地方,适当浅耕可以防止风蚀,减少蒸发。土层薄的地方,逐年增加耕地深度2~3厘米,可加厚土层。耕地深度还和季节有关,一般秋耕深一些,春耕浅一些。耕地最好能达到上层翻地,下层松土的目的。
耕地季节:耕地多在春秋两季进行。北方一般在浅耕后的半个月进行。秋耕能消灭病虫害和杂草,改良土壤,还能有效地利用冬季积雪,增加土壤含水量。在秋季,风蚀严重的地方,可进行春耕。春耕常在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耕后及时耙地,防止水分散失。冬季土壤不结冻的地区,可在冬季或早春耕作。
耕地的具体时间应视土壤含水量而定。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在实际观察时,用手抓一把土捏成团,在1米高处自然落下,土团摔碎,即可耕作。
3.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耙地的目的是耙碎土壤,混拌肥料,平整土地,消除杂草,保蓄土壤水分。
耙地一般在耕地后立即进行,有时也要根据苗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掌握。冬季有积雪时,可在第二年早春“顶凌耙地”以积雪保墒。土壤粘重的地方,也可在翌春耙地,通过土壤晒垡来改良土壤。耙地要求耙平耙透,达到平、松、碎。
耙地可用圆盘耙、钉齿耙、柳条耙等机械和工具。
4.镇压:
镇压的作用是破碎土块,压实松土层,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作用。镇压可在耙地后,或作床作垄后,或播种前和播种后进行。粘重的土地或土壤含水量较大时,一般不能镇压,以防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
镇压常用木磙、石磙和机引镇压器。
5.中耕:
中耕是在苗木生长季节进行的松土作业,主要目的是除草,同时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种菜前如何翻地整地
清理杂草:在种植蔬菜之前,首先要清除菜地中的杂草。过多的杂草不仅会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还可能成为害虫的滋生地,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彻底清理杂草是整地的重要步骤。深耕翻地:接下来,使用农具对土壤进行深耕,以打碎板结的大土块,使之更加细碎。深耕时应保持同一个方向,以便于后续的种植作业。深耕的深度应根据计划种植的作物种类来调整,通常在20到30厘米之间。
整地施肥:翻地后,整理土块并施入基肥,然后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并耙平表面。这一步骤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和良好的土壤结构。
浇水灌溉:在整地翻耕后,应及时浇水,以确保土壤的湿润度。这样做不仅为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还有助于肥料在土壤中的均匀分布。浇水后,可在土壤表面喷洒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大蒜如何种植方法的相关视频
1.精细整地。种植大蒜以肥沃、松软、排水优良的砂质土壤为好, 尽量避免连茬。一般深耕在15~20厘米,结合深耕亩施厩肥1000~1500公斤,筑2米左右畦,挖好排水沟,畦面保持平整、松软。2.适时播种。作蒜头种植的,以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得超过十月中旬。作青蒜种植的,以八月中下旬播种最佳。播种采取穴植,每穴2—3瓣,间距17×20厘米,深度保持在0.02~0.3米,播种后覆盖一层草木灰或浇上一层泥沙浆。 亩播种量120—140公斤。要注意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3.施肥管理。(1)基肥:在整地前亩施碳酸氢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8~10公斤,氯化钾4~5公斤,或复混肥15~20 公斤。(2)苗肥:全苗后三叶初,每亩施入畜粪尿1500~2000公斤,对加5公斤尿素。(3)腊肥:所谓腊肥,即在今冬至翌春给作物追施的一次补肥。 每亩施碳酸氢铵10公斤,人畜粪1000—1200公斤。(4)抽薹肥:大蒜抽薹期,每亩施尿素15公斤。(5)叶面喷肥:在蒜头急速膨大期,亩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最好在谷雨前后喷施。
4.田间管理。 大蒜齐苗后用竹片移苗、定苗。在定苗后施肥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大寒前后松土一次,翌春二月下旬及时疏通排水沟,如遇天旱,应及时沟灌进行抗旱。
5.防治病虫。大蒜主要病虫害有疫病、咖啡豆象。亩用25%多菌灵10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疫病;大蒜咖啡豆象可用磷化铝每立方米3—5克熏蒸防治。
6.及时采收。蒜薹的采收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当蒜薹上部向下弯曲时,或抽出叶顶0.1米时应及时采收,并削净蒜蒂,就地摊晒2—4天,然后贮藏。?
薰衣草和玫瑰怎么种植
薰衣草高效栽培实用技术薰衣草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也叫插条育苗。插条育苗是在2年以上薰衣草苗采选当年生未长花穗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作育苗材料,扦插于土壤或基质中,促其生根而培育苗木的方法。所截取的这段育苗材料称插穗。
一、扦插苗的年生长周期及育苗技术要点
插条苗从扦插到秋季生长结束,在年生长周期中,按其各个时期的生长要特点,可分为:成活期、幼苗期或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硬化期。
1、成活期 成活期自插穗插入土壤中到插穗地下部生根,地上部生芽,新生幼苗能独立制造营养时为止。
(1)成活期的特点 插穗无根、无叶,在成活过程中养分的来源,主要是插穗本身所贮存的营养物质。插穗的水分除了插穗原有的,主要是从插穗下切口通过木质部导管从土壤中吸收。
(2)成活期的持续期 薰衣草插穗因木质化程度不同,生根时间略有差异,一般情况需2-3周,最长为4周。
(3)需掌握的技术要点 薰衣草插穗由于经过形成愈合组织、生根等过程,要进行营养物质转化和旺盛的呼吸作用,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这些条件合适与否对插穗的成活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提高插穗成活率,要设法提高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温度的办法有:用地膜覆盖扦插地,有条件时可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扦插。
2、幼苗期与生长初期 幼苗期是从插穗地下部生出不定根,插穗上端开始发芽时起,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为止。
(1)幼苗期特点 地下部已生出不定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营养元素,地上部也已有叶子能制造碳水化合物,所以在幼苗期的前期根系生长快,根的数量和长度增加都比较快,而地上部生长缓慢。到幼苗期的后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逐渐进入速生期。
(2)需掌握的技术要点 插穗已生根,能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元素,但幼苗较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弱,要防止过高或过低温度的危害。生根要求土壤通透性要好,所以既要适时适量的灌溉,又要及时的松土中耕。幼苗期可追氮肥一次。
如果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在幼苗期后期应逐渐增加通风透光,使幼苗能适应自然条件。
3、速生期 插条的速生期与播种苗相同
(1)速生期生长特点 薰衣草速生期因扦插时间的差异,时间上有所区别,一般在6月至8月中旬前后结束
(2)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 薰衣草属春季生长型作物,追肥、灌溉要适当提前。此时期可追肥一次,追肥深度3--5厘米。可追叶面肥两次,标准可参照叶面肥的使用说明。
4、苗木硬化期 苗木硬化期起止时间、生长特点和技术要点都与播种苗硬化期相同。
二、扦插育苗的准备
扦插育苗的准备工作包括:插穗采选、整地做床、溶液浸泡等。
1、插穗采选与贮藏
(1)时间和标准 插穗采选的时间应在薰衣草停止生长之后,霜冻来临之前,采选时,用修枝剪从距所选枝条根部2—3厘米处斜口剪下木质化较好或半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剪掉尖部,切口为平口,长度约15厘米。并以200枝为单位打成捆。
(2)穗条贮藏 为保证来年春季扦插工作的顺利进行,贮藏插穗的地点应选择在育苗地附近。贮藏的方法主要有窖藏和假植。窖藏就是在贮藏点根据需要挖宽为1.5—2米,深2米的地窖。用木头、塑料布、稻草封顶,并用土完全覆盖,在出口处留通风口。将捆好的插穗直立排放于窖内。假植是在预假植点根据需要挖宽1米,深60--80厘米的假植沟。将插穗直立排放于沟底,适量灌水后,用土掩埋,埋土厚度15—20厘米。在长白山地区,为确保插穗安全过冬,埋土后可再覆盖一层地膜并在周边压土即可。
2、整地做床 与播种育苗方法相同。
3、溶液浸泡 为了提高插条的成活率,在春季扦插之前或扦插时应对插穗进行促进生根处理,主要的方法有水浸法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催根法。
(1)水浸法 即在扦插前用水浸泡插穗。水浸插穗最好用流水,时间为1-2天。
(2)植物生长调节剂催根法 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ABT生根粉,NAA(萘乙酸),IAA(吲哚乙酸)等。使用方法有浸泡和速蘸法2种。
①溶液浸泡法:将插穗下切口数厘米浸泡在药液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扦插。溶液的配制:生根粉按其商品中的说明配制;其他生长调节剂取1克,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加水至1000毫升,配成1000毫克/千克的原液。然后,依需要的浓度及数量,取一定数量的原液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稀释按照1:4,即取一份原液加4份水。浸泡6—12小时。一般以12小时为宜。
②速蘸法:用浓度较高的溶液(原液)浸蘸5秒钟;或用粉剂浸蘸插穗,使下端2厘米处蘸上粉剂,随即扦插。粉剂的配制也同样先用少量酒精溶解1克药物并加少量水稀释,再与1000克的滑石粉或木炭粉混合均匀,即配制成粉剂。
三、薰衣草扦插育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1、扦插的方法 直插或斜插皆可,生产上以直插为主。
2、技术要点 扦插育苗是薰衣草繁殖主要的手段之一。扦插时要注意插穗的上下端,不能倒插,必须使插穗下切口与土壤密接,并防止擦伤插穗下切口的皮层。为此可用开沟法将插穗摆放好埋入土中(推荐),并将埋土踩实,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也可用干树枝、铁条等先在插床穿孔,再插入插穗。开沟和穿孔的深度8至10厘米。
薰衣草栽种及管理技术要点
薰衣草的栽植可分为种苗栽种,2-3年成株苗分植。是薰衣草转入经济生产的环节。栽种的季节可在春季,也可秋季。
一、春季栽种的年生长周期及技术要点
从栽种到秋季生长结束,在年生长周期中,按其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可分为:成活期、生长初期、速生期、花期、硬化期、冬季休眠期。
1、成活期 成活期自薰衣草苗植入土壤中到根系开始吸收养分,地上部生芽,幼苗能独立制造营养时为止。
(1)成活期特点 新栽植苗木虽有根,但无叶,在成活过程中养分的来源首先是苗木本身所贮存的营养物质。而后,根系从土壤中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
(2)成活期的持续期 薰衣草属前期生长植物,成活期较短,一般情况下需2-3周。
(3)需掌握的技术要点 薰衣草苗从一个已适应的环境被移植到新的环境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和刚扦插的插穗一样,需要进行营养物质转化和适宜的土壤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这些条件合适与否是薰衣草苗成活的关键。为了保证薰衣草苗的成活率:一方面把握好栽植时的气温要适宜;二方面浇水灌溉要及时,灌水量要达到土壤最大含水量。如有条件,要铺设节能滴灌设备,既能有效保证灌溉的时效性,还能利用管道吸热散热的过程提高地温和水温,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生长初期 是从苗木地下部长出新的根系,地上部开始发芽时起,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为止。
(1)生长初期特点 地下部已生出新的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无机营养元素,地上部也已有叶子能制造碳水化全物,所以在生长初期的根系生长进入快速生长期,根的数量和长度增加都比较快。地上部生长相对较慢。
(2)生长初期持续期 因苗木品质的差异,略有不同,一般情况需3-4周。
(3)需掌握的技术要点 此时,薰衣草苗已生出了新的根系,苗木的抗逆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水、肥的需求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要适时适量的灌溉。在灌溉之后要及时的中耕松土、除草。
3、速生期 速生期是从苗木高长量大幅度上升时开始,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为止。
(1)速生期生长特点 速生期是薰衣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都最大的时期。根系逐渐发达,已形成了发达的营养器官。
(2)速生期持续期 新栽植苗木需要一个成活的过程,所以速生持续期应在6-7月。
(3)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 薰衣草根系在这个时期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地上部能制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是苗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期需要肥、水量最多,要求土壤通透性要好。因此要追肥1-2次,追肥后必须及时适量地进行灌溉、中耕、除草。
4、花期
(1)花期特点 苗木停止快速生长,顶端生长出稚嫩的花穗,侧枝发枝量明显增多。
(2)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 栽种当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壮苗,花穗会消耗大量的养分,此时期应及时将已长出的花穗割掉,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损失,以保证侧枝长势良好,为第二年的量产打下基础。此时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及时追肥,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中耕、除草。
5、硬化期
硬化期是苗木地上、地下充分木质化,逐步进入休眠的时期。主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下降,地上部和地下部除秋季新萌发的一些新芽以外,其余部分都逐渐达到完全木质化的程度。持续时间为4周左右。这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所以要停止一切能促进苗木生长的措施。但可适当喷施钾肥和磷肥,既能促使薰衣草苗的木质化,还能提高其抗寒能力。
6、越冬休眠期
此时期重点是如何防止生理干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处理的方法和播种育苗相同。
二、春季栽种的准备工作
栽种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起苗、整地、灌溉准备等工作。具体的方法在上面的章节以进行了明确,就不在重复阐述。
三、栽种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1、栽种的方法 和扦插的方法基本相同,可直栽也可斜栽,主要是根据苗木大小灵活掌握。
2、技术要点 一是栽植的行距80—120厘米,株距30—60厘米;二是为保证行直,需采取先划线,再开沟或挖穴的方法,沟或穴的深度15-20厘米。把苗摆放好后将埋土踩实,使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三是及时灌溉。在坡度较大的地块,不允许漫灌和沟灌,以防止将苗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