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在中国,除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因热量条件不足实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区实行复种制。四川盆地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什么是土壤耕作?进行土壤耕作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土壤耕作方法又称土壤耕作制度,是指根据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和土壤的特性,采用机械或非机械方法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杂草、协调土壤中水、气、肥、热等因素为目的,为作物播种出苗、根系生育、丰产、丰收所采取的一系列改善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它是提高园艺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六种土壤耕作方法,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
清耕法(休闲法)在生长季内多次浅清耕,松土除草,一般灌溉后或杂草长到一定高度即中耕。此法在果园、菜地、花圃均可应用。
优点:
- 经常中耕除草,作物间通气好;
- 采收产品较干净,如叶菜类的蔬菜等;
- 春季土壤温度上升较快,有利于育苗。
缺点:
- 土肥水流失严重,尤其是在有坡度的种植园;
- 长期清耕,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快,增加了对人工施肥的依赖;
- 犁底层坚硬,不利于土壤透气、透水,影响作物根系生长;
- 无草的种植园生态条件不好,作物害虫的天敌少了;
- 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
因此,在实施清耕法时应尽量减少次数,或者在长期施用免耕法、生草法后进行短期性清耕。
生草法生草法:用种植草来控制地面,不耕作,一般选择禾本科、豆科等牧草种植,通过刈割控制过旺的生长和增加一定的产草量,此法在果园、风景园林和大面积公共绿地(草坪)均可施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在果园和风景园林的土壤管理上。
果园生草覆盖技术
- 保持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
- 保水、保肥、保土作用显著;
- 种植园有良好的生态平衡条件,地表昼夜和季节温度变化减小,利于根系生长;
- 便于机械化作业,管理省工、高效。
- 草类植物与果树竞争养分与水分,尤其是氮素营养。
生草法一般有人工生草法和自然生草法两种。
- 人工生草法:人工生草虽然整齐,但是种子昂贵,成本太高。人工生草的种类有豆科植物(白三叶、匍匐箭舌豌、扁茎黄氏、鸡眼草)和禾本科植物(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野牛草、羊草、结缕草、猫尾草)。
- 自然生草法:自然生草即保留和利用果园和园林绿地中的自然野生的杂草。可利用的野生杂草禾本科(狗牙根、假俭草、马唐、虎尾草、星星草、画眉草、蟋蟀草、狗尾草),车前科(车前),莎草科(羊胡子草)和茜草科(猪殃殃)。
覆盖法:利用各种材料对作物树盘、株间甚至整个行间进行覆盖的管理方法。
覆盖材料:作物秸秆、杂草、藻类、地衣植物、塑料薄膜和沙砾。
-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和物理性质)、抑制土表水分蒸发、调节土表温度。
此法在果园、菜地、花圃常用,但各自使用的材料各有不同。
在果园,通常采用秸秆和塑料薄膜在果树树盘和行间进行覆盖。有机物覆盖厚度一般在20cm以上,在菜地,常用0.01~0.02mm的塑料薄膜紧贴地面进行覆盖。在花圃,成年木本花卉的树盘和行间采用有机物覆盖,草花育苗圃则一般采用地膜覆盖。
果树地膜覆盖
果园秸秆覆盖
蔬菜秸秆覆盖
清耕覆盖法清耕覆盖法:在果树最需要肥水的前期保持清耕,在雨水较多的季节进行间作或生草,在旱季来临之前割草覆盖或沤制肥料的管理方法。
特点:综合了清耕、生草、覆盖三者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者各自的缺点。
- ①前期清耕(促进有机养分分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 ②中期生草(防止水分流失)
- ③后期覆盖(减少蒸发,增加有机质)
免耕法:对种植园不进行任何耕作,完全使用除草剂来除去种植园杂草,使种植园土壤表面呈裸露状态的土壤耕作方法。
- 保持土壤自然结构;
- 利于机械化管理;
- 作物间通风透光;
- 改良免耕法(半杀性除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长期免耕,土壤有机含量下降快,增加了对工人施肥的依赖;
- 受除草剂种类、浓度等限制,易形成除草剂胁迫现象。
因此,近些年在发达国家,主张采用半杀性除草,即只控制杂草的有害时期或过旺的生长,保持杂草的一定产草量,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称改良免耕法。
休闲轮作休闲轮作种植某种园艺作物后休闲一段时间,具有使土壤肥力自然恢复和提高,减轻作物病虫草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的优点。但是对土地资源紧张、人口众多的中国不宜使用此法,不过近些年已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开始试行。从园艺作物种类上说,对于多年生的果树不易实施,但在蔬菜、瓜类和草本花卉上可以施用。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
1、改善土壤结构。使作物根层的土壤适度松碎,并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以便吸收和保持适量的水分和空气,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2、消灭杂草和害虫。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
3、将作物残茬以及肥料、农药等混合在土壤内以增加其效用。
4、将地表弄平或作成某种形状如开沟、作畦、起垄、筑埂等、以利于种植、灌溉、排水或减少土壤侵蚀。
5、将过于疏松的土壤压实到疏密适度,以保持土壤水分并有利于根系发育。
6、改良土壤。将质地不同的土壤彼此易位。例如将含盐碱较重的上层移到下层,或使上、中、下三层中的一层或二层易位以改良土质。
7、清除田间的石块、灌木根或其他杂物。
扩展资料:
土壤耕作种类:
1、精细耕作法: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
2、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一种保护性土壤耕作体系。
3、免耕:是保护性耕作采用的主要耕作方式。
4、保水耕作:是对土壤表层进行疏松、浅耕,防止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一类保护性耕作方法。
5、联合耕作法:是指作业机在同—种工作状态下或通过更换某种工作部件一次完成深松、施肥、灭茬、覆盖、起垄、播种、施药等项作业的耕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