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十二种常见的农具(合欢树 种在家里的院子里合适吗?有毒吗?)

时间:2024-05-2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6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阳性树种,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耐干旱及瘠薄。果实为荚果,成熟期为10月。合欢树阴阳有别,被称为敏感性植物,被列为地震观测的首选树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合欢皮含皂甙、鞣质等成分。对不麻醉的各种动物,在妊娠的各个志气,给予合欢催产素皆可于12小时内引起流产。据报道,在东非将此植物用于引产或流产。

合欢树 种在家里的院子里合适吗?有毒吗?

合欢树是没有毒的, 不过存在打扫麻烦,还是移植 可以种些银杏 紫薇,花期长 桂花,花香且叶子四季常青 凌霄,藤蔓爬起来可形成花架 庭院里少不了竹子的 【学名】 Albizzia julibrissn 【别名】 夜合树,马缨花,绒花树,扁担树,芙蓉树,合欢树。 【科属】 豆科,合欢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树干浅灰褐色,树皮轻度纵裂。枝粗而疏生,幼枝带棱角。叶为偶数两面羽状复叶,小叶10对~30对,镰刀状圆形,昼开夜合。伞房花序头状,萼及花瓣均为黄绿色,五裂,花丝上部为红色或粉红色丝状,簇结成球, 另外有大叶合欢,叶大,花银白色,有香气,我国广州较多;花粉红色,华南各省。 【生态习性】 长江、珠江流域较多。阳性树种,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耐干旱及瘠薄。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 【花期】 6~7月。果实为荚果,成熟期为10月。 【栽培管理】 10月采种,翌年春播种。3~4年后幼树主干高达2米以上时,可进行定干修剪。选上下错落的3个侧枝作为主枝,用它来扩大树冠。冬季对3个主枝短截,在各主枝上培养几个侧枝,彼此互相错落分部,各占一定空间。当树冠扩展过远,下部出现光秃现象时,要及时回缩换头,剪除枯死枝。因萌芽力弱,不耐修剪。 【应用】 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落而合,日出而开,给人以友好之象征。花叶清奇,绿荫如伞,植于堂前供观赏。作绿荫树、行道树,或栽植于庭园水池畔等,都是极好的。 合欢叶纤细似羽,绿荫如伞,红花成簇,秀美别致,并且对氯化氢、二氧化氮抗性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有一定的抗性。合欢树的树皮及花可供药用,有安神解郁、活血止痛、开胃利气之功效,提取的浸膏外用治骨折、痛疽、肿痛等症。木材坚实,纹理通直,结构细密,经久耐用,可供制家具、农具、建筑、造船之用。合欢树阴阳有别,被称为敏感性植物, 被列为地震观测的首选树种。 合欢树姿态美观,在大丰合欢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搜索合欢林业基地轻松找到合欢更多资料。叶形雅致,花色艳丽,气味芳香,既可美化庭院,又可进行地震观测研究,一举两得。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树的皮。夏秋时采剥树皮,晒干药用。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之功。有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疠、筋骨折伤之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合欢皮含皂甙、鞣质等成分。5月中采集的新鲜叶含维生素C。 药理试验:合欢催产素对豚鼠或人的子宫处于安静时,可引起收缩;而在子宫有自动活动时,则可增进其收缩力或频率。对不麻醉的各种动物,在妊娠的各个志气,给予合欢催产素皆可于12小时内引起流产。据报道,在东非将此植物用于引产或流产。 我国民间用合欢皮治病源远流长,早就载入医学史册,如《本经》记载:“主安五脏和五志,令人欢乐忘忧。”《纲目》记载:“和血,消肿,止痛。” 民间常用选方“ 合欢皮,白蔹各12克,二药合煎,每日1剂,治肺痈久不敛口。 合欢皮120克,芥菜子(炒)30克,二药研为细末,酒调,睡前服,治跌打损伤,骨折。 合欢花又名夜合花,乌绒。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花或花蕾。性味甘,平。有舒郁,理气,安神,活络之功。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跌打损伤疼痛病症。

我的古代手工业生产有那些光辉成就

1. 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开沟渠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揉木为耒”,而《世本》则以为黄帝时“始作耒”。现在所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已发现有保留于黄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画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铜耒是从木耒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到铁耒,并演化到犁。

2. 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国语·周语》所引《周制》,其中有“民无悬耜”之语。春秋战国时仍继续沿用,《孟子·滕文公》:“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吕氏春秋·孟春纪》说每年之春,天子要亲载“耒耜”而来到籍田。《周礼》中还谈到制作木耜的情况,《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即选择较小的树木以作为耜材之用。《吕氏春秋·任地》:“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可见耜之通高和耒相近。“其博八寸”是指其刃口的宽度,而《考工记·匠人》则说“耜广五寸”,则耜刃的宽度似随地而异。
战国时耜也称为臿,故《说文》云:“耜,臿也。”当时将臿和耒连在一起,如《韩非子·五蠹》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由于方言关系,象东齐一带称臿为梩,如《孟子·滕文公》:“盖归反虆梩而掩之。”赵岐注:“虆梩,笼臿之属。”
在铁器出现之后,木耜也和木耒一样,开始套上铁制的刃口。战国之后,这种农具开始被淘汰。

3. 耒耜。耒为上部,耜为下部,把耒和耜两种农具连在一起,形似现在的铲,但作用是用来翻地的。比如双齿耒耜。

4. 铲。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现在还在使用。

5. 锛。开垦土地的农具,也用于砍伐树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铜锛不仅用于农业,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后来还用于木工,古代没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锛的区别在于:
(1)安柄的方式不同,斧:柄线同刃口线平行;锛:刃口线同柄线垂直;
(2)刃的区别,斧:双面刃;锛:单面刃(偏刃);
(3)磨石痕不同,斧:斜向;锛:垂直方向。
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还在用。

7. 镰。割庄稼或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镰刀,也就是镰刀,现在还在用。《说文》:“镰,锲也。”

8. 耨。古代锄草的农具,形似锄。《吕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

9. 锸。就是锹,掘土的工具。“锸,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见它是一种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10. 杵,和臼一样,是捣谷用的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说文》:“杵,舂杵也。”《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11. 镢。一种形似镐的刨土农具。《资治通鉴·唐纪》:“镢其城为坎。”

12. 锄。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有大锄、小锄之分,又有叉形和铲形之分。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战国时出现铁锄。现在还在使用。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