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耕作土壤分为哪三层(一块地的土壤从上往下可分为什麽)

时间:2024-05-2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78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犁底层:在耕作层之下,此层一般厚5-10cm颜色较浅,较紧实,土壤常呈片状结构。心土层:犁底层之下,此层一般厚15-30cm颜色浅,根系少,作物生长后期的长势可能受此层的影响。土壤从上到下共分为三层,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是最上面的一层——腐殖土。腐殖土中储存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营养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最为宝贵的一层土壤。腐殖土的下面是沉淀层,再下面则是岩石层。

一块地的土壤从上往下可分为什麽

1.典型的森林土壤的发生层:
O层:枯枝落叶层 由覆盖在矿质土壤中的有机物构成。
A层:腐殖质层(淋溶层) 颜色较暗,根系多,动物活动明显。
B层:淀积层 由上层淋溶来的物质淀积而成。
C层:母质层 由岩石风化物的残积物或运积母质形成。
2.耕作土壤的层次
耕作层:此层一般厚15~20 cm ,受耕作影响,疏松,暗质,根系多集中于这层。
犁底层:在耕作层之下,此层一般厚5-10 cm颜色较浅, 较紧实,土壤常呈片状结构。
心土层:犁底层之下,此层一般厚15-30 cm颜色浅,根系少,作物生长后期的长势可能受此层的影响。
底土层:不受耕作影响,人们把这层土称为生土或死土。

天然土壤分为几层

土壤的形成会受到自然因素和耕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经过不同的成土过程,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层次。土壤从上到下共分为三层,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是最上面的一层——腐殖土。腐殖土中储存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营养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最为宝贵的一层土壤。腐殖土的下面是沉淀层,再下面则是岩石层。正是因为这种层次分明的结构,才使得土壤更加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分为几层?

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
1,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2,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6-8厘米.典型的犁底层很紧实,孔隙度小,非毛管孔隙(大孔隙)少,毛管孔隙(小孔隙)多,所以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结构常呈片状,甚至有明显可见的水平层理.这是经常受耕畜和犁的压力以及通过降水,灌溉使粘粒沉积而形成的.

心土层 又称“生土层”。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的结构一般较差,养分含量较低,植物根系少。旱作土壤的心土层,一般保持着开垦种植前自然土壤淀积层的形态和性状,耕种引起的变化小;水稻土的心土层,在正常情况下多发育为具有棱块或棱柱状结构的斑纹层。
心土层位于犁底层以下,厚度约为20-30厘米,该层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压力的影响而较紧实,但不象犁底层那样紧实.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在这一层中根系的数量约占根系总量的20-30%.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如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碎屑,则底土层中也往往掺杂有这些碎屑物。底土层在心土层以下,一般位于土体表面50-60厘米以下的深度.此层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很少,同时也比较紧实,物质转化较为缓慢,可供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少,根系分布较少.一般常把此层的土壤称为生土或死土.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