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使用耥子可以省力省时,提高稻谷的产量。
农具有哪些(附加图片)
农具有木犁,耙,耧,镰刀,锄头,石铲,石刀,石磨盘等等。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
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十二种常见的农具
常见的农具有耥子、风车、镰刀、板车、石磨、扁担等。
1、耥子
耥子是农民在稻田中使用的农具,用来耙田和耙地。耥子是由竹子和铁制成的,耙齿可以轻松地翻动土壤,使稻谷被充分犁熟。使用耥子可以省力省时,提高稻谷的产量。
2、风车
风车是一种用来清除稻谷中的灰尘和杂质的农具,由风车顶部进料仓库、底部漏斗和大叶轮组成。风车的转动产生风,将稻谷中的空颗粒和扁平颗粒吹出。
3、镰刀
镰刀是一种由木柄和刀片组成的农具,外观呈新月形。它的刀片上有斜锯齿,常用于收割庄稼和牧草。镰刀的设计使得它能够快速、方便地收割农作物,提高农民的效率。
4、板车
板车是一种由平板、两个轮子和一个横轴组成的农具,前端有两个木柄供人们使用。它主要用于拉米、大米或木材。
5、石磨
石磨是农村常见的农具之一,由两个尺寸相同的磨盘组成,上面有整齐的磨齿。它用来将谷物加工成粉末或浆料。
6、扁担
扁担是一种由木头或竹子制成的农具,外观扁平而长,通常两端狭窄,中间宽,表面光滑。它主要用于挑选和提升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