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8.0~8.5的中度盐碱时,必须洗1~2次。洗盐碱时,水层必须淹没过垡块,泡2~3天后排水,洗碱后复水要充足,防止落干,以防盐碱复升经过洗盐碱,使稻田水层的pH值降至轻度盐碱程度后施肥、插秧4、机插秧田整地。耙地后的平整度应达到5cm以内。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本田耕作整地有哪些要求?
耕层深厚,土壤松软,上虚下实,渗漏适宜,田面平整,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详细的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详细的讲,包括五个方面
1、一般田整地。
洼地或黏土地最好是秋翻,需要春翻时,应当早点翻地,翻地不及时土不干,泡地过程中不把土泡开很难保证耙地质量。耙地并不是杷得越细越好,耙地过细,土壤中空气少、地板结影响根系生长。因此,耙地应做到在保证整平度的前提下,遵循上细下粗的原则,既要保证插秧质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2、节水栽培整地。
春季泡田水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而夏不用水多,一般很少缺水,所以春季节水成为节水种稻的关键,水稻免耕轻肥节水栽培技术,极大地缓解了春季泡田水的不足,解决了井灌稻田的缺水问题。但此项技术不适应于沙地等漏水田。 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的整地主要是在不翻地的前提下,插秧前3~5天灌水。耙地前保持寸水,千万不能深水耙地。因为此次耙地还兼顾除草,水深除草效果差。耙地应做到使地表3~5 cm土层变软,以便插秧时不漂苗。
3、盐碱田整地。
盐碱地种稻在我国只有较少一部分播种面积。盐碱地稻田为了方便洗碱,一般要求选择排水方便的地块,并且稻田池应具备单排单灌。稻田盐碱轻& #40;pH值8.0以下& #41;时,除了新开地外,可以不洗碱。pH值8.0~8.5 的中度盐碱时,必须洗1~2次。洗盐碱时,水层必须淹没过垡块,泡2~3天后排水,洗碱后复水要充足,防止落干,以防盐碱复升经过洗盐碱,使稻田水层的pH值降至轻度盐碱程度后施肥、插秧
4、机插秧田整地。
机械插秧的秧苗小,插秧机的重量重,整地要求比较严格。机插秧地的翻地不能过深,翻地过深时犁底容易不平,造成插秧深度不致,一般10cm左右即可。耙地使用大型拖拉机时,尽量做到其轮子不走同一个位置,以便减少底部不平。耙地后的平整度应达到5cm以内。
5、旱改水田整地。
一般玉米田使用阿特拉津,嗪草酮、赛克津等除草剂,大豆田用乙草胺、豆黄隆、广灭灵等除草剂除草。这样的除草剂的残效期都在两年以上,在使用这些除草剂的旱田改水田时,容易出现药害,表现为苗黄化、矮化、生长慢、 分蘖少或不分蘖。如果使用上述农药的旱田改种水稻时,尽量等到残效期过后改种。旱田非改不可时, 即使是没用上述农药,旱田收种水稻时,耙地前必须先洗一次。 插秧前成后,打一些沃土安、丰收佳一类的农药解毒剂。
供参考
耕性好的土壤应具备那些特征
好的泥土有以下这些特征:1、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 耕层深厚和良好的土层构造是高产土壤的基础,肥沃土壤应具有松软、深厚、肥沃的爽水耕作层,不明显的犁底层,紧实的心土层。
2、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水平和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熟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潜在肥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养分转化,使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3、酸碱度为微酸至微碱 微酸至微碱是多数植物、土壤微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其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转化。
4、土温稳定,耕性良好 肥沃的土壤,上下土层和昼夜间土壤温度的变幅小,稳温性好,有利于早播、早熟、高产。
5、地面平整 地面平整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表冲刷,促进降水渗入土体,有利于土体内水分、养分均匀分布。
小麦怎么种植
(一)整地1、土地平整。2、土层深厚。3、结构良好。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深——适当加深耕作层;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碎——土渣细小;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1、小麦施肥特性(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4)施肥方法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追肥:追肥占40%。(5)种植密度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当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有:郑麦9023、鄂麦23、鄂麦18、华麦13.(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A、播期。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种;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在10月底开始播种;华北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11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2、栽培特点(1)要苗齐、苗壮。(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3)达到壮苗越冬。(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3、管理措施(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2、田间管理:1追肥。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2清沟排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3预防倒伏。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长江中下游小麦在4月中旬前后抽穗,抽穗时间大约40天左右。本阶段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期。2、管理措施。(1)合理排灌。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a、虫害: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b、病害:一是赤霉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敌百虫混合剂;兼治白粉病的防治。二是锈病的防治。可用敌锈钠或敌锈酸,稀释200倍液,兑洗衣粉2两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