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翻耕和旋耕有什么区别(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

时间:2024-05-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7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前面是秸秆还田机,后面是旋耕机,直接完成了两次还田工作。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径流60%左右,减少蒸发10%左右,增加有效水分17%。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据测定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可提高有机质0.03%~0.06%,速效氮、速效钾提高0.8~1.2%。此外,保护性耕作简化作业程序,增加作物生长时间,也都有助于产量增加。

农村耕地是过去的拖拉机大犁好,还是现在的旋耕机好?

小编来自农村。童年的记忆是从秋天的九月下旬开始的。玉米被人工收割后,开始把肥料(主要是猪粪和压过的绿肥)拉到地里。它被一辆手动框架车一辆接一辆地拉着,然后卸到离地一定距离的一个小堆里。然后用铁锹散开,村里的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拉着共享犁犁犁(牵引或悬挂,东方红75链轨车是中国一代农机化人的甜蜜记忆)。

犁耕结束后,采用上海40带旋耕机进行翻耕。他们中的一些人用齿耙(沿着耙和斜耙)耙地,然后建一个垄来播种。当时没有秸秆还田机。如果我们不想把玉米秸拉回家,我们就得用一把大切割器把玉米秸切成碎片,撒在地上(我自己割的)。犁地时,我们把它们翻到土里,然后把它们还到地里。他们中的一些人使用的玉米秸秆切碎机他太长了,无法完全翻转和埋葬。耙地的,也要拣选出来。后来,我长大了,发现农村犁地的人越来越少,几乎都用旋耕机代替,没有猪粪和绿肥,都是化肥。前面是秸秆还田机,后面是旋耕机,直接完成了两次还田工作。后来,直到现在,国家一直在推进深松深耕工作。

我家附近有一个国营农场。在我的记忆中,农场的耕作方法并没有大的改变。我每年都犁地,从不搞轮作农业。农场耕作的工作过程如下:大马力四轮驱动拖拉机(多用东方红链轨车)分耕(耕深一般为18-22cm),耕完后,我先用偏置间隙重耙和耙(粘土重,土壤比阻大,大于每平方厘米1.1kg力),然后用对圆盘轻耙和耙(耙、平耙、斜耙配合作业时,轮耙磕碰严重,链轨耙较好,磕碰较轻),耙、播、种后,播后,喷灌作业。农场的土壤不如当地农村,早期农作物的生长也一般,但后期的生长和最终产量却远高于农村,这让农村人羡慕不已。

翻耕与旋耕的比较:常规翻耕的一般深度为18-22cm,稍深一些,秸秆还田的埋深效果会更好;旋耕的一般深度为12-16cm,因为浅层深度对秸秆还田的埋深效果不理想。由于农村长期采用旋耕,未进行深耕深松,导致土壤蓄水能力和肥力下降,犁底坚硬,影响作物根系生长,也影响产量。鉴于此,应积极在农村土地上定期深耕深松,避免轮作连作对土壤的破坏。

表土耕作包括哪些内容

表土耕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作用深度限于土壤表层10厘米以内,包括耙地、耱地、镇压、作畦和起垄等项内容。
翻耕后的土壤往往不够平整,且土块较大,耙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破碎表层土块,并平整地面。耙地还具 有灭除杂草、拌混肥料、疏松表土和轻微压实土壤的作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翻耕后随即耙地,可起到保墒抗旱的功效。耙地的农具有圆盘耙、钉齿耙、刀耙等。
耱地,有些地方亦称耢地或盖地,在北方地区,常在耕地后与耙地结合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平整地面、耱碎土块、耱实土壤,进而利于保墒和播种。耱地的农具通常为用柳条、荆条等编织的耱或厚木板、铁板等。
镇压是用镇压器使土壤表层由疏松变紧实的作业。镇压的主要功能是紧实土壤,同时还具有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紧实土壤可增加毛管作用,进而收到提墒、保持土表湿润的功效。镇压必须在地面较为干 燥、比适宜耕作的含水量稍低时进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镇压常结合播种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用的农具有石磙及各种类型的专用镇压器。

为什么土壤应该少翻耕

首先,谈一下为什么要翻耕,在我们传统的观点中,一直认为翻耕可以消灭杂草,翻耕可以消灭病虫害.翻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加水分入渗,从而熟化土壤。   事实上,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喷洒除草剂和农药的方法实现,翻耕虽然能够疏松土壤,但是并不能增加水分入渗,大家可能注意到,经过精心耕翻、耙、压的耕地,一场大雨后,经常会发现有雨水聚集在地表,没有渗入土壤内部,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径流,在地表形成一条条小沟,这是由于土壤经过翻耕后,在雨滴的作用下,细碎的土壤在表层形成了一层结壳,使得水分无法入渗而流失。   另外,新地表层10公分的土壤非常肥沃,最适合于作物生长,经过翻耕后,这些熟化的土壤翻到土壤深层,耕作过程中还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反而不利于种子发芽生长。反过来,保护性耕作不使用铧式犁翻耕,采用化学药剂消灭病虫草害,秸秆覆盖还田土壤表层不会形成结壳,降雨能够尽快入渗到土壤内,土壤处在相对自然状态,有利于培肥地力。因此,保护性耕作不需要翻耕。   保护性耕作为什么能够增产   保护性耕作增产的原因,一是土壤有效水分增加;二是土壤肥力提高。对于早作农业,这都是影响产量的根本性因素。   (1)增加土壤有效水分。旱作农业土壤水分完全来自天然降雨。在降雨的时候,一部分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称径流损失;一部分是地表蒸发损失;剩余部分才是作物生长用的有效水分。要想增加有效水分,只能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径流60%左右,减少蒸发10%左右,增加有效水分17%。对于干旱、蒸发强烈的新疆,同时又是灌溉农业,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减少田间水份蒸发,还可节水灌溉,使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2)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据测定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可提高有机质0.03%~0.06%,速效氮、速效钾提高0.8~1.2%。   此外,保护性耕作简化作业程序,增加作物生长时间,也都有助于产量增加。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