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施用方式、农残检测等。以上指标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时需要考虑的一些方面,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发展,全国各县市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扮枯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高标准农田具体有哪些内容
高标准农田具体有哪些内容如下: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指标。
土壤质量:包括土壤的肥力、结构、质地和水分保持能力等。土壤肥力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pH值等。
水资源利用:确保农田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包括灌溉用水和农田排水。指标包括灌溉效率、水资源利用率、排水系统的完善程度等。
种植结构: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农作物轮作和休耕,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农业设施建设:包括田间灌溉设施、农田排水系统、农田平整程度等,确保农田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包括农机具的配备和使用,提高农田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
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指标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施用方式、农残检测等。
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生物防治等,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环境保护:注重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废弃物处理等。
以上指标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时需要考虑的一些方面,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发展,全国各县市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微生物菌剂在改良土壤、抗重茬、提肥增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必选。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颂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第四条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野缺罩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坚持节约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则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扮枯设,建成后农田基础设施占地率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