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耕作方式的概念(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耕作方式生产方式是什么?三者如何区分?)

时间:2024-05-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6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至1990年中国复种指数已达150.5%,长江以南各省平均在200%以上。热量条件是复种的主要限制因子。复种能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耕作方式生产方式是什么?三者如何区分?

生产方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还有牛拉式,还有人畜合作式
经营方式:自给自足

补充:1.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农业的生产方式为集体农庄生产,耕作方式为奴隶的田园劳作、金属工具开始使用,经营方式单一主要为奴隶主间的物物交换。进入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农业的生产方式变为小农户个体生产,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铁制农具的大面积使用,经营方式方面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但主要为自给自足。

2.我国古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
(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最初,人类仅仅简单地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后来,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先清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_未耜。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农具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由于比较贵,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5)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望采纳,O(∩_∩)O谢谢】

火耕水耨。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求解!

“火耕水耨”这个词的意思是:用火烧开一片空地后播种,然后为了除去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的耕作方式。
原文:
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遣使冠盖相属於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译文:
这时山以东遭受黄河水灾,并且一连数年粒米不收,方圆一二千里之间,易子而食。天子心中怜悯,下诏书说:“江南火耕水耨,命饥民可流亡到江淮之间寻口饭吃,想留在那里的,可在那里定居。”派遣的使者冠盖相连,来往于道路,护送这些饥民,并从巴蜀运来粮食赈济他们。
出处:《史记》——西汉·司马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平准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火耕水耨

名词解释 稻麦复种制

复种,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复种可以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提高农田的产量。

  我国最早实行复种轮作是在战国时期。当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部分地区改变了一年一熟制。把冬麦和一些春种或夏种的作物搭配起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一年或几年之内,增加种植和收获的次数。《管子·治国》说:当时“嵩山(今河南登封)之东,河(黄河)汝(汝水)之间”,已经能够“四种而五获”(四年五熟)。《荀子·富国》说:当时黄河流域有的地方,可以“一岁而再获之”(一年两熟)。

  复种轮作的耕作技术,在后世的农业生产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汉代的《异物志》说,南方有“一岁再种”的双季稻。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注释《周礼》时提到,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已经流行“禾下麦”(粟收获后种麦)和“麦下种禾豆”的耕作方式。北魏的《齐民要术》对复种轮作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书中总结了一套轮作法,并对不同的轮作方式进行了比较,还特别强调了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复种轮作的推广,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欧洲,直到18世纪30年代,才在英国出现轮作制。

  复种
  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耕地复种程度用复种(种植)指数表示。
  至1990年中国复种指数已达150.5%,长江以南各省平均在200%以上。中国复种的主要类型有:作物生长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地区为两茬套作;华北地区旱地多为小麦-玉米两熟或春玉米-小麦-粟两年三熟;江淮地区为麦-稻或麦、棉套作两熟;长江以南和台湾,为麦(或油菜)-稻和早稻-晚稻两熟、麦(或油菜、绿肥)-稻-稻三熟;旱地为大(小)麦(或蚕豆、豌豆)-玉米(大豆、甘薯)两熟,部分麦、玉米、甘薯套作三熟。热量条件是复种的主要限制因子。无霜期>180天、≥10℃积温在3600℃以上地区,可以小麦与玉米套作一年两熟;无霜期>230天、≥10℃积温在5000℃以上地区,可以种双季和实行稻田三熟。复种能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年两熟,在长江下游苏锡常地区,目前全年粮食亩产量稳定在八百公斤以上,最高可达一千公斤.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