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耕作的两个步骤 在农村里怎么种菜,比如:播种,锄地,施肥,收获等等

时间:2024-04-0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如土壤墒情及土壤细碎程度适宜时,可免除这一工序。就生育期而论,苗期及生育后期宜浅中耕,生育中期可较深。其目的主要是便于灌溉、排水、密植及管理。此外对土壤温度、湿度和空气条件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土壤耕作质量影响耕作质量和土壤肥力,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耙的主要作用是将表层土壤打碎,平整地面,一般为5cm深。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一)土壤的耕翻
1.耕翻的方法耕翻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半翻垡耕翻,使垡块翻转角度为135度。耕深为20~625px,多在晚秋及早春作物收获后用这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是旋耕法,利用旋耕机将土壤旋耕,深度可达12~450px,这种方法破坏性大,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受到破坏,多在夏季倒茬时采用。
2.耕翻的时期
(1)秋翻为最基本的耕作方式,使底土层土壤翻到地表,通过长基冻垡,晒垡可使之熟化。又可及时灭茬、灭草、消灭虫卵或病菌,具有蓄墒、保墒的作用。
(2)春翻在秋茬收获晚或早的地块进行。或者对于适耕性差的过湿性粘土采用春耕。应提早进行,一般应在土壤化冻16~450px或返浆期进行。
(3)夏翻在秋菜播种前进行。起灭茬及疏松土壤的作用,耕翻深度应以13~375px为宜。
3.耕翻深度
采用机引有壁犁耕翻深度为20~625px左右,而以畜力作业的耕翻深度多为16~550px。加深耕层可获增产,一般在1250px以内,随耕翻的加深产量可以相应增长,所以提倡深耕。
(1)深耕的作用菜田土壤的结构可分为耕作层即根系活动的主要场所。往下是约4~125px厚的紧实坚硬横向片状结构的犁底层,它妨碍了上下土层之间水分及营养的交流。再往下是心土层,向耕层土壤补充矿质营养。主要由成土母质岩分解矿物质。由此可见,越是加深耕层,植株根系活动的场所越大,土壤中蓄存有机或无机养分、调节水气条件的能力越大。因此,加深耕层可望增产。其次,深耕可打破犁底层、根系可下扎,多余的水分可以向下渗透,心土层土壤得以熟化,使上下层土壤的理化性质都得以改善。
(2)深耕的方法第一次深耕可以在2~3年内有效,每3年一次,在原来基础上加深一寸。要深耕、浅耕、松土相结合以防产生新的犁底层。土层深厚的土壤、粘重土壤、栽培瓜类、根菜类、茄果类蔬菜宜深耕;土层浅的、沙性大的土壤,栽培叶菜宜浅耕。深耕时施足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厚活土层,耕作时要考虑到土壤的宜耕性,耕作时深浅要一致,不留大的墒沟。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基本耕作的辅助措施,是为播种准备条件的耕作。包括耙、耢、压地三项作业。
1.耙地其作用是疏松表土,耙碎耕层土块,解决耕翻后地面起伏不平,使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保持墒情,为作畦或播种打下基础。一般用圆盘耙在耕翻后连续进行。北方秋翻地的春耙,愈早越好,应在土壤解冻时顶凌耙地,以保墒防旱。
2.耢地多在耙地后进行,可与耙地联合作业。在耙后拖一树枝条编的耢子即可耢地。它可使地表形成覆盖层,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有平地、碎土和轻度镇压的作用。 
3.镇压用镇压器镇压地面,主要目的是碎土保墒,早春顶凌压地以碎土为主。在干旱年份镇压土地可以保住底墒。播种前镇压能防止土壤塌陷,使播种深度一致;播种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保证出苗整齐。如土壤墒情及土壤细碎程度适宜时,可免除这一工序。
(三)中耕与培土
1.中耕的作用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土壤通气、蓄水、保墒的能力,同时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促进根系的吸收功能。
2.中耕的深度依蔬菜种类而异。黄瓜、葱蒜类为浅根系,须浅耕;番茄,南瓜为深根系,可行深中耕,深度为2~3寸。就生育期而论,苗期及生育后期宜浅中耕,生育中期可较深。就位置而论,离苗近处宜浅,远处宜深。
3.培土培土也是中耕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增加局部土层厚度。培土对有的蔬菜有软化产品器官的作用,促进产品器官形成及肥大作用,有的促生不定根,增加吸收土壤养分的作用,也有的为防止倒伏,增加排涝能力,防寒能力,增加防热能力等不同目的。
(四)整地作畦
菜地经过耕翻、耙、耢之后,还要整地作畦。其目的主要是便于灌溉、排水、密植及管理。此外对土壤温度、湿度和空气条件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作畦的形式,视当地气候条件(雨量)、土壤条件、地下水位的高低及蔬菜种类而异。常见的有平畦、高畦和垄等。

暖棚的土壤耕作方法有深耕、起垄、中耕吗?

对于设施蔬菜来说,由于封闭的小环境和连作,许多棚内的土壤已经退化,特别是土壤肥力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压实(土壤渗透性降低,耕作阻力增加),犁底层向上运动增厚(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动受阻,根系难以扎伸),耕作后土壤不易耙断。土壤耕作质量影响耕作质量和土壤肥力,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常见的土壤耕作方法有哪些呢?基础耕作又称初耕,是指耕、深松、旋耕等一种土壤穿透深度深、效果强、表土物理性质变化显著、后效长的土壤耕作技术。犁地:主要作用是犁地、松土、破土。常用的犁具有深耕机、圆盘犁等。一般在田间深挖20-25厘米,设施蔬菜深挖30厘米比较好。

常用工具有深松铲、凿铲等。田地可以用农业机械拉,设施蔬菜受大棚限制,可以进行人工深松。这种方法可以转25-30厘米深,最深可以达到50厘米。旋耕:用于土壤的切割、破碎和混合。一次旋耕可以疏松碎土,但旋耕深度浅,一般10-12厘米,最深16-18厘米。长期旋耕容易造成耕层浅,土壤理化性质差,应在耕后或随耕轮作中作为补充。表土耕作,又称二次耕作或辅助耕作措施,是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种土壤耕作技术,作用强度较小,旨在改善0-10厘米表土的状况。比如耙、犁、犁、锄、压等等。耙:耙是耕、苗期后的一种耕层栽培措施。耙的主要作用是将表层土壤打碎,平整地面,一般为5 cm深。可用于收获后浅翻、苗期耙平、破碎硬化和除草。

是耙平后的一种碎土作业,一般用于表土,深度3 cm,具有碎土、轻压、防风防潮等功能。中耕: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广泛应用于保护地蔬菜,其功能有疏松表土、打破板结、保暖透气、抗旱保湿、除杂草等。中耕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蔬菜的种类和土壤条件来确定。对于生长期长(如蔬菜作物大)、土壤黏稠、盐分重的大棚,中耕次数要多,蔬菜中耕要苗期浅,中期深,行距宽,耕土深。成垄:成垄的作用是提高地温,排水,防止表层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渗透性。垄作基本用于温室蔬菜,尤其是冬茬和早春茬蔬菜。

暖棚(温室)应建在阳光充足、通风管理容易的地方。朝向应该是东西向,东南角5°左右,有利于早晨提高棚内温度。如条件允许,可建双层钢架棚(棚中棚)、双层电动卷帘一层被一层大卷帘大暖棚;条件差的可以建简易棚(三层一被),外棚一层膜,二棚一层被,苗床小拱棚,需要盖三层膜。两个大棚背光灯一侧都要挂银反光膜,高度0。离地8 ~ 1m。也可以串联安装几个灯泡,防止光线不足和幼苗过度生长。苗床应平整压实,铺上2厘米厚的苯板或地膜,地膜应适当打孔,以利于多余水分的下沉。上面铺了电热线。有15个温室,300m 2电热线,每个120m长,前后间隔10cm。应该有温度控制器。或者用电热板当育婴床,或者用浴霸和防火墙取暖。保温性好的大型温室一般不需要供暖设施。

土壤耕作的土壤耕作的目的

(1)改善土壤结构根层的土壤适度松碎,并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以便吸收和保持适量的水分和空气,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2)消灭杂草和害虫。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
(3)将作物残茬以及肥料、农药等混合在土壤内以增加其效用。
(4)将地表弄平或作成某种形状(如开沟、作畦、起垄、筑埂等)以利于种植、灌溉、排水或减少土壤侵蚀。
(5)将过于疏松的土壤压实到疏密适度,以保持土壤水分并有利于根系发育。
(6)改良土壤。将质地不同的土壤彼此易位。例如将含盐碱较重的上层移到下层,或使上、中、下三层中的一层或二层易位以改良土质。
(7)清除田间的石块、灌木根或其他杂物。

在农村里怎么种菜,比如:播种,锄地,施肥,收获等等

在农村种菜步骤:
翻土:耕作好的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基本要素。在种植的前一个月,要把土翻好。



平地:在即将种植前,要用靶子轻轻的打碎土壤表面的大土块,保证土壤上无杂草,并平整。



浇水:翻土的最佳季节是10月份到11月份,当土壤还没有霜冻的时候,这样土壤翻动后就可以越冬。土壤经常保持湿润。



施肥:在秋季的时候,把有机肥料铺在土壤的表面,虫子会帮助你把肥料渗入到土壤中。



撒种:播种的深度是由种子的大小和种子发芽的需光性决定的。



覆土:推荐的覆盖材料为粗蛭石,它保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好。



浇水:播种后或者覆盖后,再用细雾喷头喷一次水,浇透,让种子与基质和覆盖材料充分接触,一定定期施肥除虫浇水锄地,然后就是收成啦。



扩展资料
1、播种期
(1)各种作物发芽所需的温度范围不同,最低限温度也各异。麦类的发芽最低温度为3-4.5℃,豌豆为1-2℃,马铃薯、向日葵为5-7℃,大豆、玉米、高粱、谷子为8-10℃,水稻、棉花为10-12℃,花生为12-15℃。土温达到某一作物的发芽最低温度就可播种。
(2)春季作物过早播种,常因低温,造成种子迟迟不发芽、不出苗而引起病菌侵染。丧失发芽率或烂种。秋播作物过早播种,常因温度过高,幼苗徒长,冬前生长过旺,易遭冻害;过迟播种,常因积温不足,生长不良。
(3)或因土壤水分不足,不易保苗,以及冬前积累干物质不足,耐寒力低而不易越冬。

2、播种量
单位面积上,播种的种子重量,通常以kg/ha(或公担/ha.)表示。播种量过少,虽然单株生产力高,但总株数不足,很难高产;播种量过多,不仅幼苗生长细弱,浪费种子,间苗、定苗费工,而且也不可能高产。 种前应结合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确定适当播种量。

3、播种深度
(1)播种过深,延迟出苗,幼苗瘦弱,根茎或胚轴伸长,根系不发达;播种过浅,表土易干,不能顺利发芽,造成缺苗断垄。
(2)一般干旱地区、砂土地、土壤水分不足,以及大粒种子播种宜深;粘质土壤、土壤水分充足的地块、小粒种子、子叶出土的双子叶作物,播种宜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播种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