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农耕用具有哪些配图片(开元盛世时期,农业发达,出现了什么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

时间:2024-05-3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还有一情况应当指出,就是制作直辕,在选材、技术等方面,均较制作曲辕容易。在性能上,曲辕的优点比较直辕并不突出。因此,直到明清,二牛抬扛仍与直辕结合,相当受到重视。

开元盛世时期,农业发达,出现了什么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

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资料扩展: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1)河姆渡人农业生产工具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其中农业生产工具计有哺乳类动物肩胛骨加工而成的耕作农具骨耜 107 件 ,中耕除草木铲 、收割稻穗骨镰 、骨匕等;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 、木杵 、陶臼等 。

(2)半坡人农业生产工具

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进入了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他们用石斧、砍伐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点种,最后,用石镰或陶镰收获,食用时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

扩展资料:

河姆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而河姆渡文化则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因而对于这两种文化,尤其是居址选择作一对比研究,对于探索史前居民的居住规律是颇有裨益的。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指出:“由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看来,当时人们所选择的居住地址就已显示出他们对于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善于利用的情况。时代虽然已先后不同了,但是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方的时候,依然要注意到饮水的来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河姆渡人

百度百科-半坡人

铁犁的历史意义

恩格斯指出:“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铁制工具是最后过渡到农业的必要前提,铁对农业提供了犁,犁完成了重大的变革。”[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铁犁牛耕使古代松辽地区的农业在其发展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两汉铁犁影响了我国古代农业两千年。
1、使用铁犁的地域范围已很广泛
两汉时期,统治者都很重视发现农业,亦重视推广铁犁和牛耕。从考古发掘来看,自北而南,已发现铁犁或其部件的省份有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宁夏、陕西、四川、甘肃、新疆、江苏、福建、贵州、云南等,出土铁犁铧或其部件以百数。只有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在当时,“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尚无使用铁犁的痕迹,而主要使用铁口或全铁?、铲等。
2、铁犁的进步性和定型化
两汉铁犁的进步性与规格定型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上:1.犁身全铁化,称为全铁犁,坚固耐用;2.犁口锋利化,角度缩小到90度以下,锐利适用;3.规格定型化,犁因不同需要,而有大、中、小型之分,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4.犁头犁冠化,使用于多沙石地区的犁头,多加装铁犁冠,其形制类似战国时期的“V”形犁,对犁铧刃部起保护作用,可随时更换;5.犁铧犁壁化。犁上装有犁壁,便于翻土、起垄,用力少而见功多。
上述不同类型的铁犁和部件,在《中华农器图谱》中都选有典型图片著录。如其中的“辽阳大铁犁”(第一卷第155页),是于1955年在辽宁辽阳三道壕出土的,为西汉时期的遗物,其底长40厘米、后宽42厘米、后高13厘米。用复制件在耕后砂壤松土中模拟试耕,用福格森165拖拉机牵引,一人扶犁,用弹簧拉力计测拉力,入土深度15.5厘米,平均拉力为60公斤左右,速度为0.5米/秒左右。据此,此大铁犁如用一头壮牛(乌犍或黄犍)或用牯牛(未阉公牛)二头抬扛,可持续(二小时为限)作业。元代王祯《农书》所记?铧,“其制大倍常铧,?亦称是。凡开田间沟渠及作陆堑,乃别制箭犁,可用此?斫犁底为胎,锻铁为刃,犁辕贯以横木,二人扶之,可使数牛挽行。插犁既深,一去复回,即成大沟。”铧及其使用的情况大约与西汉辽阳大铁犁类似。
两汉的中犁底长和后宽各约30厘米,小犁底长和后宽各约20厘米。此两种铁犁多用于田间作业。上述三种型号的犁一直沿用到近代拖拉机或现代步犁推广之前。
3、犁架的科学性与二牛抬扛的必要性
耒耜类农具的构造简单,头刃部之外,只要有一条合用的木柄即可。可是犁则不同,是以大牲畜如牛马为牵引力,需要为犁配以较复杂的、合用的犁架。一般犁架必需具备四个主要部件,即扶手(犁梢)、犁床(犁底)、犁辕、犁箭,两汉的犁架已四件具备。发现于山西平陆枣园村、甘肃武威磨咀子、江苏睢宁双沟、陕西米脂与绥德、内蒙古和林格尔、山东滕县宏道院与黄家岭、广东佛山澜石的两汉壁画、画像石上的牛耕图及木陶模型等,都具体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情况。至唐代,陆龟蒙著《耒耜经》,说江东用曲辕犁,有十一个部件。研究者对其优点似过分夸大,从现存各种有关资料看,此类辕在唐宋时期使用者极少,只在敦煌壁画中存有一例,但却是二牛抬扛;而单长和双长直辕的使用占绝大多数。只是到明清时期,曲辕犁才渐见推广。其时二牛抬扛仍相当普遍地在使用中。

二牛抬扛之所以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此种耕作方法是与当时所用牵引力的条件相适应。据今天的科学实验测定:一头壮牛平时耕地,正常与持久的牵引力约为80至100公斤,一匹壮马的正常与持久的牵引力为30至40公斤。两汉的常用农耕牵引力是以牯牛为主,有时亦用马,用牯牛和马,则用二牛抬扛的方法比较适宜。关于此事,除上述壁画和画像石上的牛耕图已有生动的反映之外,在文献中亦多有记载。如《汉书·食货志上》曰:“(代田法)用耦犁,二牛三人。”崔?《政论》曰:“今辽东耕犁,……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用一牛耕田的事例也有一些,但都用直辕。如上述武威磨咀子木牛犁模型,广东佛山陶水田模型,滕县宏道院画像石牛耕图等皆是。此外,文献记载如《说文解字》“牛部”曰:?,两壁耕也。”段注曰:“谓一田中两牛耕,一从东往,一从西来也。”但两汉时期用一牛耕田的事例毕竟不多。还有一情况应当指出,就是制作直辕,在选材、技术等方面,均较制作曲辕容易。在性能上,曲辕的优点比较直辕并不突出。因此,直到明清,二牛抬扛仍与直辕结合,相当受到重视。
总之,铁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中国农业银行异省同行取款机取款钱手续费多少

捣蛊踊搭晨勇配///////////这里不错 很多朋友都在这边玩!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