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从人类进化到发展成人,食物被认为是人类得以进化的根本原因。人类对食物的追求推动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而粮食作为食物的一种,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唐代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1、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2、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随着水利的发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应的进步。当时,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还在普遍使用外,人们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扩展资料:
唐政府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如贞观年间,在莆田(福建莆田)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以及国清等塘,总溉田1200顷。又如,714年(开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开甘泉、荡沙、灵长、千亩四渠,溉田数千顷。这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朝(中国历史朝代)
古时候的农民是怎么耕种的,楼车是干什么用的?
从人类进化到发展成人,食物被认为是人类得以进化的根本原因。人类对食物的追求推动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而粮食作为食物的一种,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机械自动,粮食耕种方式的改变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那么在机械自动化耕种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了解古代人民是怎么耕种的呢?作为风靡一时的务农工具——耧车,又还有多少人了解它呢?
“耧”在各地叫法不同,“耧车、耧犁”、“耙耧”,虽叫法不但形状却一致,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的等构成,由一腿耧至七腿耧之多,在用其播种时,将种子放进耧斗,耧铲深入土中,由一人扶着耧架,前面用人或者用驴和牛拉动耧架,进行耕种。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耕种的呢?现在耕种的机器是由“耧”发展而来,那么耧又是怎么发展演变而来的呢?
古代主要耕种工具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器为主,劳动作业工具极其简陋,人们以氏族为单位集体耕作及其费时费力,直到出现出现了骨耜,我们的祖先才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时代,进入到“耜耕文明”。《周易*系词》中说神农氏“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教人们制作木耜,用木耜代替了骨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发现保留于黄土上的耒耜痕迹。甲骨文中耒作方,刻画出商代耒的大致形象,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之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是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翻土的工具,“耧”、“耙”更是由此而来
西周末年出现青铜器,并且开始利用青铜制作的木耜,将木耜套上铜制的刃口,在当时青铜并不普及,虽然在制作上与所改变,但作用却没有改变,仍是用耒耜翻土挖小坑,将种子放进去埋起来,这种人力点播的方式仍然耗时费力。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质农具代替了木质农具,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部份木心铁刃的,这就比过去在生产效率上有了很大提升。铁制农具的出现,直接带来了牛耕的成熟,在此时期牛耕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牛耕的普遍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耕种的负担,伴随历史的发展以及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点播的方式也必将会被新的方式替代—耧车与犁伴随着牛耕应运而生。
战国时期便出现耧车的雏形,但当时耧车的作用绝不是单纯的进行条播,那时所用的“耧车”主要是一脚耧和两脚耧,早期的“耧车”有很大的缺陷,播种宽度不一行数不同,并没有得到推广。
汉朝时国家趋于稳定,经过汉高祖的治理以及后来的文景之治,汉朝的农业得到了发展。耕种上发明出“耜犁”这种犁在深耕开沟等方面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汉武帝时期的赵过,经过对前人发明的耜犁以及独脚楼和两脚耧进行整合,发明能够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播种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后来汉武帝在全国进行推广。三脚耧的发明,使农业播种有了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自此有了真正的条播工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耧车的发展时则深秋,北方农民进入了耕种时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耕作。今天农业耕种再也不需要人们亲力亲为了,只需要把种子带到地里,倒进机器中,在地头上等着就好了,半个小时就能耕种一亩地,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缩短了耕种时间,然而我们仔细观察现代化的播种机,其原理跟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用的“耧”十分相似,都是将种子放进盛种子的类似于漏斗一样的工具中,通过控制耕种种子的量进行作业,只不过前者是机械自动后者是人力或者是畜力进行。现今我们耕种能够如此省时省力,多亏了这种机器。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从始至终都是中国历史发展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古语讲,“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唯一绵延至今的文明古国,农耕用具的不断发展演变,对古代农业文化以及现今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更好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农民的耕种工具的不断发展不仅缩短了耕种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农民耕种的效率,农具的的更新换代与农业的发展是相伴而生并且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高度评价了生产工具的巨大作用。科技的发展依托于时代的发展,所以尽管我们的祖先不断地改进工具,点播的方式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直到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点播工具才有了质的飞越。
结语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耧车的发明更是先于西方1600年。至今,西方后来发明的种子条播机器也是受耧车的影响发明出来的,不过在效率和收获量上远不如我国,楼车的出现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同时也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赵国的耧车在经过和后世的改造一直被沿用甚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并且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进入两千年后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实现了机械自动化,人力被完全取代,不仅是我国,世界各地的播种机都是在赵过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所以说,耧车更新换代的同时更是见证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史!
农耕时期使用的农具
铁揪古代农耕工具及出现的朝代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