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简述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什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时间:2024-06-0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46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对盐碱地可以保持脱盐土层位置不动,减轻盐碱危害。耙耱可以同时进行。中国大约早在夏商至春秋时代已用木制耕具“耒耜”以及二人“耦耕”等方式耕田。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

基本农田可以种向日葵吗?

基本的农田几乎都可以种植向日葵,但最好选择中轻度盐碱地或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地(即玉米产量达到500kg/亩),土地要平整,易于灌溉。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切忌选重茬和迎茬地,最好选前茬玉米、小麦和瓜类等。无长效除草剂残留的地块
二、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的任务,首先是调节耕层水、肥、气、热的关系;第二是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第三是为翻埋残差、肥料和杂草;第四是消灭病虫害。

1、翻耕 为了增加活土层,秋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以不超过625px为宜,2~3年翻耕一次。对盐碱地通过深耕可以将上层盐分淋溶到下层,作物前期可以在安全盐碱范围内生长,以提高保苗率。
2、深松 深松耕只松不翻,可以打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利于降水入渗,增加耕层土壤持水性能。对盐碱地可以保持脱盐土层位置不动,减轻盐碱危害。适合于土层深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耕层土壤瘠薄,不宜翻耕的盐碱地、白浆土地区。
3、旋耕 旋耕既能松土,又能碎土,地面也相当平整,集犁、耙、平三次作业于一体,旋耕深度10~12cm。多年连续单纯旋耕,易导致耕层变浅、理化性状变劣,故旋耕应与耕翻轮换应用。
4、耙地与耱地 耙地主要是浅耕灭茬,破碎垡块或坷垃,破除板结和除草。一般在耕翻后、播种前进行。

  耱地是为碎土、轻压、防止透风跑墒等。耙耱可以同时进行。
5、作畦与起垄 作畦一般在播种前进行,力求地块大小一致,排灌自如。起垄有利于提高地温,防风排涝,防止表土板结,改善壤土通气性,压埋杂草。

食葵杂交种种子自身的发芽势较弱,饱满度较低,壳大仁小,顶土能力较弱,如果土壤耕作不精细影响播种质量,不能保证全苗。土壤耕作必须做到地平、土碎、上松下实,无根茬。

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什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使用农具以改善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多种技术措施的总称。一般分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等)和表土耕作(耙地、耢耱、整地、镇压、铲地、耖田等)两类。 历史 土壤耕作是一项古老的农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经历了从原始“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耕作的逐步演变。中国大约早在夏商至春秋时代已用木制耕具“耒耜”以及二人“耦耕”等方式耕田。春秋以后至战国时期,木犁上开始带铁铸犁铧,以畜力代替人力。约在秦汉时代发明的犁壁,使翻土作业更臻完善。此后又增添了 楱、劳(耢)、陆轴(碌碡)、锋等整地农具,至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旱地的以耕、耙、耱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元代以后,南方以耕、耙、耖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也趋完善,并总结了“冻融”、“曝晒”等熟化土壤的经验。近代农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期开始应用拖拉机,形成了一套翻、耙、耢相结合的传统耕作法。之后有些国家,首先是美国,认为传统耕作法需要多种机具多次进入田间耕作,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减少土壤耕作次数的少耕体系,60年代出现了播种前不单独进行任何土壤耕作,在播种时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的免耕法(见免耕),但只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于部分地区。 作用 土壤耕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物理状况,调整其中的固、液、气三相比例,改善耕层构造。对紧实的土壤耕层,耕作可增加土壤空隙,提高通透性,有利降水和灌溉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保墒蓄水,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好气分解,释放速效养分;对土粒松散的耕层,耕作可减少土壤空隙,增加微生物的厌气分解,减缓有机物的消耗和速效养分的大量损失,以协调水、肥、气、热4个肥力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②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不同作物的栽培要求,使地面保持符合农业要求的状态。如平作时地面要平整,垄作时地面要有整齐的土垄,风沙地区地面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防风蚀,山坡地要有围山大垄或水平沟等。这样可达到减少风蚀、保持水土、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湿度或因势排水等目的。 土壤耕作体系 各个单项的土壤耕作措施,都只有各自独特的效能,如铧式犁翻耕可以松土、碎土和翻土,圆盘耙耙地可以浅松、碎土和平整,耱地可耱碎土块和耱平地面,耖田可平整水稻田,使土壤上层起浆,便于插秧等。而要达到良好的耕层结构和地面状况,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方式等,采用一系列互相配套的土壤耕作措施。由适应当地种植制度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土壤耕作体系,亦称土壤耕作制。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作物种类和农具各不相同,因而有多种因地制宜的土壤耕作体系。如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地区,一般是秋季收割玉米后,用铧式犁翻耕约20厘米深,再耙耱平整地面,然后播种小麦,翌年6月麦收后进行旋耕或浅耕,再播种玉米。东北北部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轮作地区(见图),主要的土壤耕作措施安排在玉米收获之后。通常秋季深耕20~22厘米,翌年早春顶凌耙压播种大豆,秋季收豆后进行耙茬深松;第3年春季耙耢播种小麦,7~8月小麦收割后先耙地灭茬,然后进行深松和作垄,或在秋季翻耕后作垄;第 4年春季在垄上点播玉米。南方一年三熟双季稻地区在后季稻收割后,用有壁犁深翻20厘米左右,干耕干耙,播种冬小麦或移栽油菜,翌年夏收后,浅耕深约12~16厘米,再经旋耕10~12厘米后,浅水耖耙栽种早稻;早稻收割后,一般只进行旋耕深约10~12厘米,再经耖耙栽种后季稻。 合理的土壤耕作体系,包括各种耕作措施的程序、时间、深度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农具等,须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条件以及作物前、后茬口的特性、水肥、杂草、病虫害等多方面的情况,因地因时制宜,才能达到创建适宜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目的。同时应力求减少耕作次数和机车进地次数,以减轻机具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土壤耕作的土壤耕作的目的

(1)改善土壤结构根层的土壤适度松碎,并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以便吸收和保持适量的水分和空气,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
(2)消灭杂草和害虫。将杂草覆盖于土中,或使蛰居害虫暴露于地表面而死亡。
(3)将作物残茬以及肥料、农药等混合在土壤内以增加其效用。
(4)将地表弄平或作成某种形状(如开沟、作畦、起垄、筑埂等)以利于种植、灌溉、排水或减少土壤侵蚀。
(5)将过于疏松的土壤压实到疏密适度,以保持土壤水分并有利于根系发育。
(6)改良土壤。将质地不同的土壤彼此易位。例如将含盐碱较重的上层移到下层,或使上、中、下三层中的一层或二层易位以改良土质。
(7)清除田间的石块、灌木根或其他杂物。

耕作学作业题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 2、种植制度 3、单作 4、间作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耕作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套种 2、轮作 3、连作 4、土壤耕作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耕地质量不高的原因。 2、简述通过耕作保持水土的基本方法。 3、简述农业生产的强烈的季节性。 4、简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深松耕法的由来以及作业方法。 耕作学作业题(三)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 2、种植制度 3、复种 4、休闲 二、简答题 1、简述种植结构调整的步骤与内容。 2、简述合理轮作显著增产的原因。 3、简述植被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4、简述农业生产的连续性。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免耕法的由来、技术环节以及优缺点。 耕作学作业题(四)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培肥 2、轮作 3、连作 4、耕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特点。 2、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则。 3、简述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建立土壤耕作制的原则。 耕作学作业题(五) 一、名词解释 1、混种 2、作物布局 3、重茬 4、种植结构 5、单作 6、耕层构造 7、耕法 二、简答题 1、简述间作、混作和套作与农田保护的关系。 2、简述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3、简述合理轮作显著增产的原因。 4、简述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平翻耕法的作业环节,以及平翻耕法的优缺点。 2、试论述产生土壤侵蚀的原因。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