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种水稻来说,首先需要先用犁把地翻耕,然后早稻使用耙把地平整,由于中间隔了几个月的休耕期,残留的稻茬经过霜冻软化,故使用此工具更加方便碎土,平整土地。而晚稻,由于间隔时间短,除去需要耕地之外,还需要使用辘轴来将稻茬压入泥里,达到平整土地、碎土的目的。土壤耕作质量影响耕作质量和土壤肥力,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2020中国有什么地方还是传统耕作方式吗?原因?
传统耕作方式,也就意味着效率低下,这完全取决于地理位置。就好比南方丘陵地区,很多地方都保留着传统耕作方式,但跟传统耕作方式不同的是,其中也穿插着新式耕作方式,根据地理位置相互使用。下面以我家这边的情况来说说我的看法。1.传统耕作方式,包括犁,耙,辘轴等农具的使用。
常见的牛犁地,不管是种水稻,还是中菜或者其他耐旱作物,都可以发挥其作用,场地不收限制,这就是它的优势。
就以种水稻来说,首先需要先用犁把地翻耕,然后早稻使用耙把地平整,由于中间隔了几个月的休耕期,残留的稻茬经过霜冻软化,故使用此工具更加方便碎土,平整土地。而晚稻,由于间隔时间短,除去需要耕地之外,还需要使用辘轴来将稻茬压入泥里,达到平整土地、碎土的目的。
当然了,整个过程离不开牛的使用。而后续施肥、除草以及收割均使用人工,肩挑背扛,这就是我理解的传统农耕方式。
其次,纯传统耕作方式已经很少见了,都在不断的改进以达到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的目的。在我们这边呢,主要表现在小型耕地机的使用,有时参杂有收割机收稻谷,以及使用摩托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用于运输收割的粮食。
事实上,由于抛荒现象的出现,一些靠近山脚以及曾经存在过的梯田等土地已经荒芜,不再耕种,所以纯传统耕作方式已经也有所改变。综上所述,纯传统耕作方式应该存在于梯田以及地势高低差异较大的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不具备新型耕作方式的推进,没有改进的空间。而更多的丘陵地区,根据地理位置,为了节省人力和提高效率,都不同程度的穿插着新型耕作方式,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整个耕种过程。
暖棚的土壤耕作方法有深耕、起垄、中耕吗?
对于设施蔬菜来说,由于封闭的小环境和连作,许多棚内的土壤已经退化,特别是土壤肥力的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压实(土壤渗透性降低,耕作阻力增加),犁底层向上运动增厚(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动受阻,根系难以扎伸),耕作后土壤不易耙断。土壤耕作质量影响耕作质量和土壤肥力,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常见的土壤耕作方法有哪些呢?基础耕作又称初耕,是指耕、深松、旋耕等一种土壤穿透深度深、效果强、表土物理性质变化显著、后效长的土壤耕作技术。犁地:主要作用是犁地、松土、破土。常用的犁具有深耕机、圆盘犁等。一般在田间深挖20-25厘米,设施蔬菜深挖30厘米比较好。
常用工具有深松铲、凿铲等。田地可以用农业机械拉,设施蔬菜受大棚限制,可以进行人工深松。这种方法可以转25-30厘米深,最深可以达到50厘米。旋耕:用于土壤的切割、破碎和混合。一次旋耕可以疏松碎土,但旋耕深度浅,一般10-12厘米,最深16-18厘米。长期旋耕容易造成耕层浅,土壤理化性质差,应在耕后或随耕轮作中作为补充。表土耕作,又称二次耕作或辅助耕作措施,是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种土壤耕作技术,作用强度较小,旨在改善0-10厘米表土的状况。比如耙、犁、犁、锄、压等等。耙:耙是耕、苗期后的一种耕层栽培措施。耙的主要作用是将表层土壤打碎,平整地面,一般为5 cm深。可用于收获后浅翻、苗期耙平、破碎硬化和除草。
是耙平后的一种碎土作业,一般用于表土,深度3 cm,具有碎土、轻压、防风防潮等功能。中耕: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广泛应用于保护地蔬菜,其功能有疏松表土、打破板结、保暖透气、抗旱保湿、除杂草等。中耕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蔬菜的种类和土壤条件来确定。对于生长期长(如蔬菜作物大)、土壤黏稠、盐分重的大棚,中耕次数要多,蔬菜中耕要苗期浅,中期深,行距宽,耕土深。成垄:成垄的作用是提高地温,排水,防止表层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渗透性。垄作基本用于温室蔬菜,尤其是冬茬和早春茬蔬菜。
暖棚(温室)应建在阳光充足、通风管理容易的地方。朝向应该是东西向,东南角5°左右,有利于早晨提高棚内温度。如条件允许,可建双层钢架棚(棚中棚)、双层电动卷帘一层被一层大卷帘大暖棚;条件差的可以建简易棚(三层一被),外棚一层膜,二棚一层被,苗床小拱棚,需要盖三层膜。两个大棚背光灯一侧都要挂银反光膜,高度0。离地8 ~ 1m。也可以串联安装几个灯泡,防止光线不足和幼苗过度生长。苗床应平整压实,铺上2厘米厚的苯板或地膜,地膜应适当打孔,以利于多余水分的下沉。上面铺了电热线。有15个温室,300m 2电热线,每个120m长,前后间隔10cm。应该有温度控制器。或者用电热板当育婴床,或者用浴霸和防火墙取暖。保温性好的大型温室一般不需要供暖设施。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当然是B。在农业中应用石器是西周以前的事情了。此后逐渐演变为铜器乃至铁器耕作,同时也引入了牛等大畜生作为劳力,这是战国以后的事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唐朝人写的,所以当然是铁犁牛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