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贵州土壤耕作条件的特点 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4-04-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93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在贵州的土壤类型中,石灰土所占的比例并不是最少。黄壤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中部和北部地区,由于土壤肥力较高,对茶叶、油菜、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什么特点

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

1、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

2、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3、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随着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4、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扩展资料:

一、矿产资源:

1、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

2、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3、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二、水资源

1、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

2、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中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4%,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贵州的石灰土面积是不是最少的?

在贵州的土壤类型中,石灰土所占的比例并不是最少。

根据贵州省土壤志的资料,贵州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石灰土、红壤等。其中,黄壤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6%,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黔东海拔700~1400米和黔西南900~1800米之间的地带。

石灰土,占24.4%,广泛分布在与石灰岩地区,以黔中,黔南分布最广。所以,石灰土在贵州土壤类型中所占的比例并非最少,而是次于黄壤。此外,贵州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红壤、黄棕壤、山地灌木草甸土、砖红壤性红壤和水稻土等。

贵州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黄红壤、赤红壤和红壤等。根据土壤的地域差异,贵州土壤大致分为三个亚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黄红壤亚带,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地带性土壤是黄壤和黄红壤,下分六个土区。

北亚热带成分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高原黄棕壤、黄壤亚带,位于西部及西北部,以高原黄棕壤和黄壤为主,分为二个土区;南亚热带季雨林赤红壤、红壤亚带,位于省的西南部,以赤红壤、红壤为主,仅一个土区。

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黏土和新积土等土类。这些土壤类型为贵州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贵州的黄壤和石灰土在农业上的特点:

贵州整体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这种地理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

黄壤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中部和北部地区,由于土壤肥力较高,对茶叶、油菜、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而石灰土则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南部地区,同样因为土壤肥力较高,也适宜进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土层厚、肥力高等优点。然而,这样的耕地所占比重并不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更为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贵州的特色农业发展也与其土壤类型紧密相关。例如,贵州的特色农产品有原生态名特优农产品和因地制宜引种的名特优农产品等。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贵州丰富的土壤资源。

贵州的黄壤和石灰土因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然而,受限于土壤的肥力和耕地的水利条件,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高中地理中农业类型有哪些

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

高中地理中农业类型有哪些

绿洲农业: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山麓地带,一般呈带状、点状分布。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彩色农业:就是指除了单一颜色的农作物!比如花卉和园艺业生产部门所生产出的产品!还可以说棉花类型的农作物。但是一般单一的彩色农业都是指花卉等多颜色的作物。

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鱼塘-台田农业:在我国华北平原中东部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洪涝、干旱、土地盐碱化,改造中低产田所采取的措施。

立体农业: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