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六、播种工具1、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推广,促进农业发展。保护耕地的措施保护耕地的措施保护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前农民种田最常用的是什么工具
一、耕地整地工具
1、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
2、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
3、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二、灌溉工具
1、商代发明桔槔。
2、周初使用辘轳。
3、汉代创造并制作人力翻车。
4、唐代出现筒车。
三、收获工具
1、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
2、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四、加工工具
1、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
2、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
3、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五、运输工具
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六、播种工具
1、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
2、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
3、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
4、水稻移栽工具――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七、中耕除草工具
1、铁锄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2、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
扩展资料:
农具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工具大致经历了三种类型: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器,所以我们称之为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主要是青铜器,故我们称之为青铜器时代,而封建社会主要是铁器(战国出现铁)。
而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社会,这些材质体现到我国漫长而灿烂的农具发展史上,表现为一系列重要的农业工具的创新和传承。而这些农具的演变也印证了我国农业历史的沿革。
1.耒耜:传说中最古老的工具,是一种翻土农具,大至出现在炎帝时期。其发明开创新汉族的农耕文化,木制品。
2.铜铲:铲土除草用的农具,出现于商代,青铜制品。
3.牛耕:一种(脚踏耕具)播种工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农耕社会达到新的高度。
4.锄:一种翻土农具,出现于西周时期。
5.铁犁:耕翻农具,始于战国,标志着人类发展的新时期,人类改造自然斗争进去新阶段。另外,汉初使用犁壁,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6.耧车:播种工具,汉初最先产生。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7.耦犁: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农具,出现于西汉。
8.铁锹:一种耕地、铲土的农具。出现于西汉。
9.东汉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10.翻车:一种农业灌溉工具,东汉造出雏形,完善于曹魏。
11.曲辕犁:一种翻土农具,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是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12.水转筒车:亦为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隋朝,兴盛于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具
农耕工具图片及名称
农耕工具名称
一、犁
- 传统的木制犁,表面覆盖着铁制的犁铧,用于翻耕土地。
- 现代的电动犁,通常由拖拉机带动,更加高效和精确。
名称:犁是用于翻耕土地的工具,通常由铁制的犁铧和木制或金属制的犁架组成。
二、锄头
- 传统的锄头,通常由木头和铁制成,用于松土和除草。
- 现代的锄头,通常更加轻便和锋利,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工作。
名称:锄头是一种用于松土和除草的工具,通常由木头和铁制成。
三、镰刀
镰刀是一种用于收割谷物和草地的工具。
名称:镰刀是一种用于收割谷物和草地的工具,通常由金属制成。
四、耙子
耙子通常用于将土地整理得更平,便于种植。
名称:耙子是一种用于整理土地的工具,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五、水车
水车是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用于将水从水源运送到田地。
名称:水车是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通常由多个轮子和桨片组成。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农耕工具及其图片和名称。这些工具在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农民们进行种植、收割和灌溉等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农耕工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农具,但这些传统工具仍然在某些地方被使用。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哪些区别?
一、经营目标不同:1、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
2、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为现代农业像现代企业一样,雇主要向被雇佣者支付工资,只有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工资时,雇主才有利可图,才会增加劳动投入。
3、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而完成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农业人口压力的缓解,在巨大的农业人口的压力下,农业生产目标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技术含量不同
1、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传统要素是从农业部门内部和大自然中获取的,技术含量低,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在这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状态下,农业机械的使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往往受到抑制。
2、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其要素大都是由农业部门外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的。现代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长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容量的减少。所以,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农业人口的战略转移是密不可分的。
三、经营规模不同
1、现代农业是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业。这一目标在小规模或超小规模的以满足自给性消费为目的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在较大的经营规模上,农民摆脱生产者的生存压力,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2、现代农业是高收入的农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民都是比较富裕的阶层,收入很高,而这种高收入必须建立在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之上。
3、现代农业是农产品高商品率农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关键看它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而农产品的商品率必然与较大的农业经营规模相联系。
4、现代农业是高技术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力和畜力,而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机械技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必须有较大规模的作业空间,因而也需要较大的农场规模。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大豆地土壤耕整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大豆地土壤耕整的主要方法有如下两种。
(1)平翻耕法 应用有壁犁翻耕为主,使农田地面平整、耕层结构全部疏松的一种耕法。一般以三年轮翻一次较为合理,耕翻深度一般在20~22厘米。优点:作业效率高,消灭多年生杂草,翻压绿肥和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好。缺点:加剧风蚀,破坏土壤结构,加重干旱,生产成本高。平翻耕法以五铧犁、圆盘重耙、圆盘轻耙、钉齿耙和各种镇压器等配套组合进行。
(2)深松耕法 包括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不翻转土层。优点: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并保持“上肥下瘦”,减少耕作次数,提高效率,节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间隔深松能创造一个“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主要机具:联合整地机、杆齿式深松机、全方位深松机。
保护耕地的措施
保护耕地的措施保护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保护耕地的措施:
1. 强化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避免非农用地无序扩张对耕地的侵占。例如,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和公共设施需求,以减少对周边耕地的占用。
2. 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在农业生产中,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节地技术和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例如,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产量。
3.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用药、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这不仅可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还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4. 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占用耕地后能够及时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样可以防止城市建设等活动对耕地的过度占用。
5. 加强执法和监管: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土地执法监管,切实保护好每一寸耕地。通过严格的执法和监管,可以有效遏制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6.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公众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只有当公众充分认识到耕地的重要性时,才能更有效地实施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改良土壤的方法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改良、土壤科学耕作和治理土壤污染。土壤结构改良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
盐碱地改良,主要是通过脱盐剂技术盐碱土区旱田的井灌技术、生物改良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酸化土壤改良是控制废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制止酸雨发展或对已经酸化的土壤添加碳酸钠、硝石灰等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采用免耕技术、深松技术来解决由于耕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采取生物措施和改良措施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的可收割部分或向受污染的土壤投放改良剂,使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作用。
如何使得土地变得肥沃
1、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合理的轮作是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径。例如深根与浅根作物相互轮换、交替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上下层的养分和水分,增加土壤上下层的腐殖质含量。2、具不良性状的土壤,不但土壤养分含量低,养分不平衡,而且土壤水、气、热状况也不协调,土壤生物状况也差。要给农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可选用轻质、肥沃的耕层土壤,再掺入约为土重1/3~1/2的腐熟的鸡粪、猪粪或牛粪,充分混匀,配成营养土做回填土。
3、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更疏松,保肥保水能力更强。 例如:土杂肥、沤制的猪粪、鸡粪、人粪尿等 氮肥可以使蔬菜叶得更快。如化肥中的碳铵、尿素等,农家肥中的沤制的人粪尿都有此功能。
4、平衡施肥:针对不良土壤存在的缺肥、供肥能力差、养分不平衡、盐渍等特点,结合果树的吸肥规律,均衡地施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可有效地培肥土壤,节约肥料,减轻危害,并能提高果品质量。
5、间作绿肥:绿肥作物产量高,肥效好,不但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水土,而且还可以做饲料,过腹还田。绿肥易于栽培,成本低,是一种优质肥源。间作绿肥是培肥和充分利用土壤的有效措施。苕子、草木樨、苜蓿、绿豆等绿肥作物都适合果园间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