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土的工具有心土犁、凿形犁和松土铲。凿形犁的耕深可达40厘米,其作用是只松土不翻土,适合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在中国,除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因热量条件不足实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区实行复种制。中国耕地资源不多,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坏境,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亦是种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土壤的耕作技术
(一)犁地—般用有壁犁深翻土壤20 ~ 25厘米。深耕对土壤的良 好作用可以保持半年或一年以上。犁地的质量要求是不误农 时,深度均匀一致,无漏耕或重耕现象。
同时还要求翻土良 好,不露残茬、杂草,不产生立垡倒垡,土地平整等。
(二)浅耕灭茬
是作物收获后犁地前所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浅耕灭茬 的主要作用是保蓄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犁地效率和质量,消 灭杂草等。
(三) 耙地
犁地和耙地是紧密结合的耕作措施。一般在犁地后用圆盘 总钉齿耙纵横破耙数次,可使表土层细碎、疏松,平整地面,混 拌土I巴和消灭杂草等,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创造适宜的土 壤饼。
干旱地区犁后及时面有利于保持土娜分,但在低湿 地区,为促进土壤水分蒸发,则应延迟耙地的时间。
(四) 中耕
中耕是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旱地中耕 能使表土疏松,增强通气透水的能力。
在干旱条件下中耕,可 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有利于保水。 中 耕常与除草、间苗、追肥、培土及灌溉等作业结合进行。
(五)镇压
镇压是利用镇压器的重力,作用于旱作田地土壤表层的 耕作措施。
镇压的作用和具体运用的条件是: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能使耕层适当紧密,减少水分因水气扩散或空气 对流作用而致的损失;消除大土块,保证播种深度,出苗整齐; 在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进行播种后镇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 接触,有利于吸收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
多雪地区或过 于潮湿的土壤则不必镇压。
(六)作畦与作垄
在多雨或地势低洼地区种植旱作物的田地,为了排水除 涝,常在犁地的同时或犁耕后开沟作畦。畦面的宽度和高度, 应根据雨量的多少和土壤排水的难易来确定。
雨量多、土壤 粘重、排水不良,宜作高畦、窄畦;反之,可作低畦、宽畦。
作垄可在犁地后播种或栽植之前,将地面作成高垄。这 样可起到有利于排水,增厚土层,提高土温和增加昼夜温差等 作用。
土壤的基本耕作措施不包括
土壤的基本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旋耕、圆盘耙地、深松土。以下是各项措施的详细说明:一、翻耕
翻耕使用带壁的犁进行耕地,具有翻土、松土和碎土的作用,并能消灭杂草。这种方法能全面翻埋肥料、杂草、残茬、绿肥、牧草和病虫孢子等,为后续作物创造一个清洁的地表。翻耕结合冻垡和晒垡,有助于土壤的熟化,增加有效养分。然而,翻耕后可能会导致土壤松散、裸露,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特别是在干燥多风的气候下。因此,应根据作物类型、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合理使用。通常,直根系作物和植株较高的作物适合深翻;粘土、深厚土层和多雨地区也适合深翻,以改善耕层土壤的通气性。在我国,畜力犁的翻耕深度一般在15至18厘米,机耕深度在20至25厘米。特殊用途的犁(如开荒犁)作业深度可达30至50厘米,甚至70至80厘米。
二、旋耕
旋耕的工具是旋耕犁,其主要部件是旋转的滚筒和安装在滚筒上的犁刀。滚筒的旋转带动犁刀切割土壤,同时实现混土和碎土的效果。旋耕后的土壤碎散,地面平整,但在降雨或灌水后可能会变得紧实。旋耕对水分较多的地块不会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因此适合南方水田使用。
三、圆盘耙地
圆盘耙地的碎土作用较强,翻土作用较小,适合残茬少的轻质土壤和因粘重潮湿而粘着性强的土壤。作业深度在10至25厘米之间。圆盘耙地后,残茬与表土混合,形成粗糙的表面,能防止土壤风蚀,增加雨水渗入土壤,因此适合旱地使用。
四、深松土
深松土是一种只疏松心土而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深松土的工具有心土犁、凿形犁和松土铲。心土犁呈凿形,长30至50厘米,宽10至15厘米,主要作用于心土,疏松坚实层(如犁底层),增加心土中的大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凿形犁的耕深可达40厘米,其作用是只松土不翻土,适合在干旱条件下使用。在带壁犁的后面加装一个松土铲,耕作深度比犁地深10至12厘米,主要目的是疏松犁底层。
耕作制度的内容
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休闲、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与其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水利灌溉、土壤施肥与翻耕、病虫与杂草防治等。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并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展变化。在农业发展史上,其演变过程大致由撩荒农作制、休闲农作制、连作农作制、轮作农作制向复种农作制发展。在中国,除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因热量条件不足实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区实行复种制。复种北界已越过长城一线,双季稻种植已北移到北纬34°,在云贵高原已上升到海拔2420米处;三熟制界线由北纬25°北移到北纬32°。中国耕地资源不多,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坏境,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亦是种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什么叫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它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简单说就是一年几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