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耕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苗圃地土壤耕作有哪些作用)

时间:2024-06-1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55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故美国开始研究防风蚀、水蚀的耕作方法。中耕松土后,土壤微生物因氧气充足而活动旺盛,大量分解和释放土壤潜在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苗圃地土壤耕作有哪些作用

苗圃地土壤的深耕细作是壮苗高产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合理的土壤 耕作,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疏松和加深了耕作层,从而改善了土壤 的理化性质。二是翻动了上下层土壤,促使下层土壤更好的熟化,也使 上层土壤恢复团粒结构。同时具有翻埋杂草种子、作物残茬,混办肥料 、消灭病虫害的作用。三是平整了土壤表层,不仅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也为灌水、播种、幼苗出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总之,通过深耕细作 ,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杂草,为种子萌发、插条 生根、苗根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耕作的耕作作用

1.松土:调节土壤三相比 的关系;
2.翻土:掩埋肥料,调整耕层养分垂直分布,消 灭杂草和病虫害;
3.混土:使土肥相融,形成均匀一致的营养环境;
4.平地:形成平整表层,便于播种、出苗和灌溉;
5.压土:有保墒和引墒的双重作用。
土壤耕作法
平翻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耕作法,为我国典型的精耕细作模式。
1.基本耕作:耕翻,深度20—25cm;
2.表土耕作:a.耙地:工具为钉式耙,作用是破碎土块和土壤的板结层、平整地面;b.耱地:工具为耢,平地、碎土、轻度镇压;c.压地:工具为石磙,圆柱形,压土、壮苗;
3.中耕:在作物的生育期间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措施,其作用在于消灭杂草,疏松土壤,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少耕法与免耕法
1.兴起与发展由上个世纪20-30年代美国的多次黑风暴而催生,于40年代初诞生;60-70年代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已在许多国家进行试验或推广。平翻耕法的弊端:多次表土耕作才能达到可播种状态,并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在干旱多风季节,还会造成严重的风蚀和水土流失。故美国开始研究防风蚀、水蚀的耕作方法。①少耕法:即尽量减少土壤耕作作业的次数,一次完成多种作业,以减轻风蚀和水蚀。这种方法开始只限于种植玉米和宽行作物。②免耕法:除将种子放入土壤中的措施外,不再进行任何耕作,故名其为~。
2.基本原理:①通过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并保护土壤不受侵蚀;靠根系穿插和土壤动物活动,使土壤保持疏松的自然结构;②以高效的除草剂控制各类杂草的危害,免除中耕作业。 (免耕法促进了除杂草剂的研究)
3.免耕法的缺点①总能量节约甚微:虽然免耕法在机具、劳力、燃料等方面节约了大量能量,但由于除草剂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总体而言,其能量的节约甚微;②有污染:尽管农药和除草剂已大力向高效低毒、低残留方向发展,但在残茬覆盖下,某些病虫杂草加重,需要大量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因此污染仍是严重的。③影响土壤受光和通风透气,不利于种子萌发。

中耕的作用?

阻断土壤气孔,减少水分蒸发,保湿、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从这几个方面回答。

中耕松土的作用是什么呢?

中耕除了能除草外,还有其它多种作用。 1、增加土壤通气性。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旱作物中耕,可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中氧气含 量,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使土壤含氧量不断减 少。中耕松土后,大气中的氧不断进入土层,二氧化碳不断从土层中排出,因而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旺盛, 吸收能力加强,从而生长繁茂。 2、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都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后,才能被农 作物吸收利用。因旱土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好气性的,当土壤板结不通气,土壤中氧气不足时,微生物 活动弱,土壤养分不能充分分解和释放。中耕松土后,土壤微生物因氧气充足而活动旺盛,大量分解和释 放土壤潜在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3、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时中耕,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向土表运送,减少蒸发散 失,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4、提高土壤温度。中耕松土,能使土壤疏松,受光面积增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增强,散热能力减弱,并 能使热量很快向土壤深层传导,提高土壤温度。尤其对粘重紧实的土壤进行中耕,效果更为明显,可使种 子发芽,幼苗快长。 5、抑制徒长。农作物营养生长过旺时,深中耕,可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吸收养分,抑制徒长。 6、土肥相融。中耕可使追施在表层的肥料,搅拌到底层,达到土肥相融的目的。尤其水田中耕还可排除 土壤中有害物质和防止脱氮现象,促进新根大量发生,提高吸收能力,增加分蘖。 施用化学除草剂后,不同的作物中耕时间不同。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