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4-06-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是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重要法规。对于违法排放、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是为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重要法规。
一、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公众参与等。同时,条例还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污染地块名录管理、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等。
二、污染预防与源头控制
为了有效预防土壤污染,条例要求加强源头控制,对涉及土壤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进行严格监管。例如,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工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此外,条例还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土壤污染的产生。
三、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条例规定了修复与治理的具体要求。包括制定修复与治理方案、选择适当的修复技术、确保修复效果等。同时,条例还明确了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的责任主体和资金保障机制,确保修复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四、法律责任与监督
为了保障条例的顺利实施,条例还规定了违反土壤污染防治规定的法律责任。对于违法排放、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同时,条例还加强了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为浙江省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通过明确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加强污染预防与源头控制、规范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以及强化法律责任与监督等措施,条例旨在推动浙江省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法律依据: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第三条规定: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第七条规定: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等主管部门,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第十四条规定: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环境容量、区域功能定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并定期更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第三十三条规定:
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六个,分别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

1、预防为主

这个原则是指在土壤污染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者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防止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受到影响,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预防为主的具体措施主要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等。

2、保护优先

这个原则是指在土壤污染发生之后,优先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土壤污染扩散、迁移和转化,降低土壤污染风险,恢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保护优先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对已知或者疑似存在土壤污染的地块进行调查、评估、监测和预。对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地块实施风险管控等。

3、分类管理

这一原则是指根据土地用途、污染程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合理确定风险管控标准和修复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细化、差异化,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4、风险管控

这一原则是指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公众健康风险、生态风险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者消除土壤污染的危害和影响,保障土壤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的目的是实现土壤污染防治的合理性、可行性、可持续性,避免“过度修复”或者“不作为”的做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污染担责

这一原则是指明确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依法追究造成或者加重土壤污染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污染担责的目的是实现土壤污染防治的公平性、正义性、有效性,避免“无人问责”的做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6、公众参与

这一原则是指保障公众获取土壤环境信息的权利,增强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主要措施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加大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4.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5.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怎么防治

客土,利用酸碱不同的其他地方土壤调整原土的离子结构;洗土,利用清洁水漫灌,让污染物向深层沉降;土壤改良剂,有吸附离子的,有分解有机物的,有缓冲作用的,看原土的污染特性;再就是生物改良,轮种特定植物,比如种百合的土碱化很严重,种两三年后就要倒一茬菠菜,土豆之类。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