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中国传统农具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时间:2024-07-0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9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和耧铲等部件组成,具有单腿至多腿的不同型号,其中两腿耧车因其播种均匀而受到青睐。在电器化粉碎设备出现之前,磨是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工具。岭南一带农村青年新婚之夜闹洞房毕,新婚夫妻不能立即上床睡觉。当妖狐到来时,八宝金光射目,妖狐即刻逃之夭夭,王、妃遂平安。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图)

古代的农具有:耒耜、犁、锄、石斧和耧(lóu)车:

1、耒耜(lěi sì)

最原始农具是木质的耒耜。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的。在尖木棍下端安一横木便于脚踏,使之容易入土,这便是单尖耒。后来衍生出双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

2、犁

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

3、锄

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战国时出现铁锄,1950年于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0、宽10.5、距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种形制的铁锄,造型合理,安装把柄后有利于使用。它不仅可以锄草,还有利于保墒。

4、石斧

石斧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几十万年以前。那时人们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猎禽兽,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之一。古汉字中斤就是砍木头的斧字,所以后来从斤字旁的汉字多有斩截、折取的意思。钺是由原始社会的劳动工具——石斧演化而来的。

5、耧(lóu)车

耧车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农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具

传统农具有哪些

1. 担
担子,传统上用于挑运物品的简易工具,主要由两根平衡的扁担和悬挂其上的篮子或筐组成。在农村地区,担筐多用于山区或运输量较小的场合,而车辆则更适合平原和丘陵地区,因其运载能力较大。
2. 耒耜
耒耜是我国古代农具,由神农氏发明,主要用于耕作时翻整土地和播种作物。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耒耜逐渐演变成犁。耒耜的创造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标志着当时农学技术的进步。耒是耒耜的柄,耜则是其用于翻土的端部。耒通常是一根带有尖端的木棍,配合一段短横梁,使用时将尖端插入土中,再以脚踩横梁以增加深入力度,从而实现翻土。
3. 耧车
耧车,又称耧犁或耙耧,是中国传统的畜力条播机。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由赵过发明。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和耧铲等部件组成,具有单腿至多腿的不同型号,其中两腿耧车因其播种均匀而受到青睐。耧车可用于播种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多种作物。
4. 磨
磨是一种古老的粉碎工具,主要用于将谷物或其他物品从颗粒状加工成粉末状。在电器化粉碎设备出现之前,磨是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工具。磨的工作原理通常是利用两个磨盘的相互摩擦或碾压来实现粉碎。
5. 砻
砻是一种用于去除稻谷壳的工具,形状类似于磨。它多由竹子或泥土制成,是壮族等民族的传统农具之一。在使用时,砻通过敲击来去除稻谷的外壳,以便得到清洁的稻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具

中国古代“米斗”介绍

米斗的外形呈方体,为称量粮食所用。
一些做生意的人,更认为米斗是对做生意很有“意头”(彩头),“斗出斗入”,日进万金。
岭南一带农村青年新婚之夜闹洞房毕,新婚夫妻不能立即上床睡觉。由伴娘安排坐在床边的米斗上,米斗里放有剪刀、尺子、针线、木梳、小镜、粉盒、毛夹之类要凑够八件。此俗据说始于周朝,文王婚夜,妖狐作祟,姜太公拿来聚宝盆,盆里放八仙使用的八件宝贝:葫芦、葵扇、玉萧、书册、双金线、花篮、拐杖、宝剑。当妖狐到来时,八宝金光射目,妖狐即刻逃之夭夭,王、妃遂平安。后来民间便以女红代替八宝,以驱邪保平安。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到,晒干后放火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