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土壤耕作法分为(耕地时不施肥,播种前施肥可以吗)

时间:2024-12-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土壤耕作法分为(耕地时不施肥,播种前施肥可以吗)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1. 犁地:通过犁具翻动土壤,将底层的肥力和水分带到地表,提升土壤的肥力。犁地的深度和频率需根据作物和土壤特性来确定,通常深度在20-40厘米。
2. 耙地:在犁地后,使用耙具进一步细化土壤,增加其通气性和微生物活动,促进根系生长。
3. 碎土:通过耕作工具将大块土壤破碎成小颗粒,增加土壤表面积,提升肥力和容水性,有利于作物生长。
4. 平整:耕作后,对土壤表面进行平整,以便于作物种植、灌溉和施肥,同时也便于农业机械操作。
5. 施肥:在耕作完成后,施入有机或无机肥料,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增强土壤肥力并提高产量。
6. 排水:耕作前检查土壤排水情况,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水涝。若排水不佳,可能需开挖排水沟或建设其他排水设施。
7. 保护土壤:在耕作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如覆盖、梯田和种植草本植物,以维护土壤稳定性。
8. 选择合适作物:根据土壤特性和生态环境,挑选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同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1. 犁地:

犁地是指使用犁具将土壤翻犁,将土壤底部的肥力、水分等资源向上翻动,提高土壤肥力。犁地的深度和频率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性质而定,一般深度在20-40厘米之间。

2. 耙地:

耙地是在犁地后使用耙具对土壤进行细致翻耕,使土壤更加细腻松软。这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3. 碎土:

碎土是将大块土壤颗粒通过耕作工具碎裂成较小的颗粒。碎土作用在于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容水性,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4. 平整:

在耕作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平整,使土壤表面平坦。平整后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作物、灌溉和施肥,同时也方便农业机械的作业。

5. 施肥:

在基本耕作完成后,通常需要施入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供养分供作物生长。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6. 排水:

在耕作前,需要检查土壤排水状况,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因水分过多滞留导致水涝。如果土壤排水不畅,可能需要进行排水沟的开挖或其他排水设施的建设。

7. 保护土壤:

在基本耕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现象的发生。采取覆盖、梯田、栽植草本植物等方法,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8. 选择合适的作物:

在基本耕作前,根据土壤性质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不同的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合适的作物种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耕作法 名词解释

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保土耕作法。主要有五种:①等高耕作法。在缓坡地上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可减少径流和水蚀,有保土保肥作用。②沟垄耕作法。通过翻耕,在坡地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垄上栽种作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一般也按等高线耕作,适于坡度较大的坡地采用。③残茬覆盖耕作法。地表留下足够数量的残茬或藁秆,用以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地面板结,茬地上直接播种。④带状耕作法。播种行耕翻种植作物,行间留茬覆盖。土壤局部耕作,而全田终年覆盖。⑤少、免耕法。前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后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又称零耕、板田耕作、留茬耕作。一般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广义的免耕也包括少耕。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小土壤压实程度,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多雨地区可免滥耕滥种而影响播种质量。但残茬覆盖,土温较低时会影响作物生长;在其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后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除草剂和杀虫剂耗费较多,其防治效果有时也不显著。长期免耕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和加重病、虫、草害等问题。低洼易涝、土质黏重坚实和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地不宜采用免耕。

耕地时不施肥,播种前施肥可以吗

耕地时不施肥,播种前施肥可以,如床土播前施肥
  在播种前20天,给苗床作最后培肥,施用无机氮、磷、钾肥,以增加速效养分含量,提高供肥强度和均衡营养。一般每平方米施用尿素30~50克、过磷酸钙100~150克、氯化钾40~50克,混合分3次撒施于床面。每次撒施后,都必须充分秒耙,使肥料均匀拌和于0~10厘米土层中。
  最终使床土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达到150毫克/千克、20~30毫克/千克、120~150毫克/千克的肥力水平。目前,播前培肥上很多地方选用壮秧剂,可省略许多操作环节,省工省力、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