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精耕细作开始的标志(概述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演变的过程。简述古代中国农业...)

时间:2025-01-0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精耕细作开始的标志(概述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演变的过程。简述古代中国农业...)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特点为精耕细作。

2、商周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为耒耜耕作,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

3、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现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机械化耕作。

二、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发展阶段

1、夏、商、西周、春秋为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主要标志为黄河流域的沟洫。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为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为精耕细作技术的扩展期,主要标志为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与成熟。

4、明、清是精耕细作技术的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人口迅速增长、耕地资源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以及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世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

1、原始农业:劳动力以人力为主,生产工具以石器和木器为主,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生产水平较低。

2、传统农业:劳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生产工具主要为铁制农具以及各种手工工具,主要依靠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使用率较高,商品经济薄弱。

3、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各种农业机器,并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同时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商品率较高。

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六个主要阶段:
1. 农业技术萌芽期:在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中国农业逐渐从采集和渔猎经济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的农业为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2. 农业技术初步形成期:夏、商、周时期,大约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使得青铜农具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开始起步,农业技术得以初步发展。
3. 精耕细作发生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生产力的崛起。铁农具和畜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4.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形成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北方旱地农业技术的成熟。耕作、耙地、耱地等技术的配套使用,以及大型复杂农具的发明和应用,都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为这一时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
5.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形成期:隋、唐、宋、元时期,公元581年至1368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也逐步成熟,专用水田农具的发明和普及,以及棉花的推广种植,都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6. 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期:明朝至清朝前中期,公元1368年至1840年,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农业生产进一步向精耕细作化发展。美洲作物的引进对中国农作物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多种经营和多熟种植成为主流。
新中国成立后,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从1949年的20%提升到42%。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成功养育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概述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演变的过程。简述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经营有哪些特点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水利事业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如“芍陂”的修建、邗沟的开凿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