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耕作方式的进步(概述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演变的过程。简述古代中国农业...)

时间:2025-01-0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耕作方式的进步(概述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演变的过程。简述古代中国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 在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初期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
2. 自商周时期起,青铜农具开始被使用,标志着农业工具的进步。
3. 到了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带来了农业技术的重大革新。
4.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变得普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5. 春秋后期,牛耕技术被引入,并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6. 铁犁牛耕的结合,成为古代中国农业耕作的主要方式,直至隋唐时期。
7. 曲辕犁的出现于唐代,标志着中国犁耕技术的成熟和完善。
8.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完善,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北方和南方逐渐形成并成熟。
9. 农业技术的进步,如犁壁的发明,使得牛耕得以广泛推广,提高了农业效率。
10. 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包括便于操作、控制深浅和宽度,以及适合水田耕作。
11. 曲辕犁的发明是中国农具改革的重要突破,也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从什么到什么的演变?

1. 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最初是刀耕火种,这种方法简单粗放,主要依靠砍烧植被后直接播种。
2. 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他们采用耒耜来耕地,这标志着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3. 半坡文化时期的原始居民普遍运用磨制石器,他们使用磨光的石器和较大的木制耒耜来开垦土地,并使用石刀进行收割,这显示了人力在耕作过程中的作用。
4. 到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革命,同时也开始了牛耕的实践。
5.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变得普遍,牛耕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原始农业耕作方法主要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开始使用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普及。从此,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
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臻成熟。



扩展资料: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三个优点:
1、曲辕和犁褩的出现,这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
2、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
3、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利于水田使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精耕细作

概述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发展演变的过程。简述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