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壤耕作工具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专家并不建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存在哪些弊端?)

时间:2025-01-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土壤耕作工具 文档下载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专家并不建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存在哪些弊端?)

秸秆还田的好处与坏处

秸秆还田的好处:
1. 促进新鲜腐殖质的形成:秸秆还田补充了土地所需的有机质,有助于形成新鲜的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2. 改善土壤结构:秸秆中的有机物料经过腐解作用,能转化为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疏松度和孔隙度。
3. 增加土壤肥力: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尤其是钾等元素,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4. 促进作物生长:改善的土壤结构有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从而促进作物的整体生长。
秸秆还田的坏处:
1. 土壤空隙问题:过多或不当的秸秆还田可能导致土壤大孔隙过多,造成土壤空隙结构不均,增加水肥流失的风险。
2. 病虫害问题:秸秆中可能含有病虫害的虫卵和带菌体,直接还田可能造成病虫害的直接发生或越冬,对作物造成威胁。
3. 影响作物生长:若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引发黄苗、死苗等现象,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最佳秸秆还田方法:
1. 切碎秸秆:将秸秆切碎以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促进吸收水分和加速分解。
2. 控制土壤湿度: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有助于秸秆的分解过程。
3. 及时还田:在作物收获的同时,尽快将切碎的秸秆耕翻入土,以利于秸秆的快速分解和土壤的改良。

专家并不建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存在哪些弊端?

秸秆还田存在哪些弊端?
1. 污染问题:秸秆不均匀还田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引发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
2. 病虫害风险:秸秆中的虫卵在还田过程中不能直接杀死,留在土壤中可能诱发农作物病虫害。
3. 土壤结构问题:秸秆还田后,土壤变得过于疏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可能导致作物根系无法牢固抓牢地面,在大风天气容易倒伏。
4. 养分竞争:秸秆翻耕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养分,影响种子萌发和生长。
5. 病虫害存活:秸秆中的虫卵、细菌等在秸秆直接粉碎的过程中难以杀死,存活下来对作物构成威胁。
6. 土壤有机质增加:虽然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但上述弊端使得这一优点受到限制。
7. 环境污染问题: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还田则可能减少这一问题。
8. 微生物活性与根系发育:秸秆还田可促进微生物活性和作物根系发育,但这些好处可能因上述问题而减少。
9. 增肥增产效果:理论上,秸秆还田可增产5%~10%,但实际效果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受到影响。
10. 管理注意事项:还田时需注意秸秆量、水分管理、生物腐熟剂使用以及感染稻草的处理。
11. 土壤结构问题:秸秆还田可能导致土壤不实,农作物幼根悬空,易受水分和耕作影响。
12. 病虫害增多:秸秆还田后,病虫害明显增多,农药使用次数增加,可能导致粮食减产。
13. 农民态度:由于上述问题,农民对专家的建议表示怀疑,呼吁允许焚烧秸秆。
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虽有潜在优点,但弊端也不容忽视,需要谨慎操作和管理。

秸秆还田一直难以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氮比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补施氮、磷、 wk_ad_begin({pid :21});wk_ad_after(21,function(){$('.ad-hidden').hide();},function(){$('.ad-hidden').show();}); 钾肥料.2、提高土壤墒情.3、提高播种质量.秸秆还田的地块,以提高播种质量.4、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5、消灭病原体.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作为柴草烧掉,进行秸秆还田的数量较少,对此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推广研究员付建和建议:应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1.技术要求.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应小于5~10厘米;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1米左右;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90%;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75%;根茬清除率大于99.5%.每亩增施尿素6千克左右,结合深松耕作.2.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1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2秸秆粉碎的质量.秸秆粉碎(切碎)长度最好小于5厘米,勿超12厘米,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3调整碳氮比.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为20∶1~25∶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公斤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 4深耕重耙.一般耕深20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3.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

秸秆烧了的灰洒在麦田里对土壤有好处吗

秸秆还田就是把作物秸秆直接施入土内,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好处是: (1)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秸秆还田后,由于新鲜腐殖质是在土体内部形成的,可以随即与土粒结合,促进土壤轩粒结构的形成,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 (2)供给养分。秸秆直接还田时,能促进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素。另一方面秸秆还田有一定的保氮作用。这是因为秸秆可供给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碳素)。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及繁殖结果,吸收了土壤中的速效氮,以合成体细胞,从而使氮素得到了保存。同时,秸秆还田对于微量元素的补充也有一定的作用。 (3)秸秆直接还田,可大大节约积肥运肥劳力。

栏目最新